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土高原的绿色生态典范——从定西市安定区看甘肃如何推进淤地坝建设管理

 2024/07/19/ 08:2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于晓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土高原的绿色生态典范

——从定西市安定区看甘肃如何推进淤地坝建设管理

安定区响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见成效。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于晓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于晓明

  时下的陇中大地,千山一碧,绿意盎然。站在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响河村的响河梁上,远望整个响河流域,山峁好似披了件绿衣。当地经过多年的小流域治理,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今日的葱茏林海。

  “山顶造林戴帽子、山坡种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下建棚围裙子、沟底打坝穿靴子”,响河流域已建成各类淤地坝17座、小型拦蓄工程谷坊1430道、水窖5320眼……种种水土保持措施,让该流域林草覆盖率达到46.4%,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6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1.3%,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就地拦蓄、生态改善”的目标,流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甘肃是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控区。建设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记者日前走进定西市安定区,从当地淤地坝建设管理看甘肃围绕淤地坝提质增效、生态补偿,如何构建淤地坝建设管理与生态恢复新格局。

  聚焦规划建设 提升淤地坝综合效益

  沿着乡村公路进入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打鹿村,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薄膜与梯田相互映衬,淤地坝内水光潋滟。

  “淤地坝蓄上水之后,周围的空气都感觉湿润了不少。”打鹿村何家庄社社长何建中说, 淤地坝建成后,周围的环境整洁了。

  “打鹿岔大型淤地坝去年开工建成,工程由坝体、放水建筑物和泄洪洞三大件组成。”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站工程股股长董俊天介绍,该淤地坝总库容90.16万立方米,拦泥库容35.85万立方米,坝控面积8平方公里,设计淤积年限11年,总投资416.19万元。

  “为了防治淤地坝工程建设过程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淤地坝建成后,我们对削坡平台、取土场、弃土场、溢洪道覆土等区域进行了整地绿化和美化,种植了云杉等绿化美化树种。”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站副站长秦满麟介绍,水保部门还在坝库及周边栽植生态树种,促进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林草覆盖面积,美化了坝库的环境。

  我省黄土高原地区沟道侵蚀严重,巴家咀等一批水库泥沙淤积,山区跨沟修路难度大、架桥成本高。近年来,甘肃省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专项规划报告》,计划用15年时间,逐年推进新建淤地坝3109座。淤地坝工程建设连续3年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

  “选择建设淤地坝的条件是非常严格。要严卡坝控面积、库容大小,看沟道有无滑坡、渗水,能否满足建坝条件。目前安定区淤地坝项目储备库内有42座淤地坝计划新建。”秦满麟介绍,水保部门在选址时将群众积极性高、充分发挥效益、建坝条件良好作为前期条件,通过层层审核把关,初步规划勘察,建立项目储备库,逐年申请建设。

  淤地坝不仅发挥了拦泥、淤地功能,还能起到抗旱、行路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成的淤地坝有‘以坝带路’的功能。”秦满麟说,通过修建淤地坝,解决了淤地坝两岸群众的交通问题,保障了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和生产建设安全,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

  “如此方便的交通条件是第一次。”何建中说,过去村民外出必须要经过现在坝体内的沟壑,汛期下雨天,沟壑内水流较大,通行时很不安全。

  为减轻淤地坝防汛压力和降低维修养护成本,甘肃创新提出“提质增效变水源”“生态补偿变农田”“坝顶改造变公路”“近自然治理变水沟”的“四变”改革,已累计完成137座,其中,“坝变水源”11座,“坝变田”31座,“坝变路”69座,“坝变沟”26座,构建起淤地坝建设管理与生态恢复新格局,为补充抗旱应急供水、推进坝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方便群众出行、改善生态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索信息化建设 扎实做好淤地坝防汛

  “淤地坝警戒区域,请勿逗留游玩,尽快离开。”安定区淤地坝智慧监测平台正通过广播的方式,警示想要闯入杨家庄淤地坝的人群。为探索高标准淤地坝建设模式,安定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对全区重点盯防的23座淤地坝安装了信息监测设施,极大地提升了淤地坝信息化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中国铁塔定西分公司与安定区水土保持站合作,为14座淤地坝安装智慧监测平台。智慧监测平台通过视频监控设备、雷达水位监测设备、雨量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及数据上传,可以实时掌握坝体雨水情,并通过云广播系统,与现场进行实时互动。” 中国铁塔定西分公司淤地坝智慧监测平台项目经理刘大伟介绍,平台将淤地坝基础信息、物联设备信息、摄像机、雨量筒及告警事件进行汇聚展示,实现二三维一体化、不同图层数据叠加融合展示。平台既展示单个点位淤地坝情况,也可综合展示所有已建设淤地坝情况,结合多风格便捷地图交互,方便用户了解全局信息。

  杨家庄淤地坝技术责任人董俊天打开手机APP,可以清楚地看到淤地坝现场实时监控画面。“通过手机APP,可以直接看到淤地坝的基本场景,以及人员闯入、水面漂浮物、机械施工、垃圾堆放等自动告警信息。”董俊天说,目前可以利用手机对淤地坝重点部位进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对固定区域设置预置位巡航。

  监测平台的雨水情监测实现了对淤地坝水位变化、降雨过程等进行实时、动态、连续的监测,确保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准,为淤地坝主管单位和各级防汛部门提供科学的调度决策依据,为防汛抗旱、应急抢险、生态保护等提供科学保障。

  一直以来,甘肃把淤地坝安全度汛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压实防汛责任链条,及时更新调整淤地坝防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将淤地坝防汛纳入全省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汛期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充分利用“甘肃智慧水利”系统,强化“四预”措施,提升防御能力。目前,全省1142座大中型淤地坝实现基础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137座重要淤地坝实现了水位、雨量、现场运行画面24小时在线监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