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踢毽子、打沙包、打乒乓球……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四堡子村七社安置点的小广场上,来自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志愿者们正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中华五千年,多少英雄浮现,战火里的容颜触动心弦,不灭的信念红船无畏艰险,革命精神永远记心间……”安置点板房内,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一起高唱《中华少年》,一张张稚嫩的面庞上目光如炬,歌声铿锵有力。

自7月14日开始,在西北师范大学团委的统一安排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团结一家亲 守望相助暖童心”实践团队来到四堡子村七社安置点,开展为期10天的2024年“公益未来”关爱积石山县儿童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与当地儿童一起度过充实且欢乐的暑期生活。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关爱陪伴受灾儿童成长”为主题,由该学院的2名教师、7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组成志愿团队,结合各自专业特色,精心设计安排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思政实践活动,通过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当地儿童丰富知识储备、拓展课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带队教师王慧娟介绍说:“此次活动中,学院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破冰解压 陪伴成长’‘传统文化 浸润心灵’‘民族团结 童心向党’等6个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当地儿童树理想、立志向、强信念、增文化,关爱陪伴当地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7月18日,记者在该安置点现场看到,志愿者们结合当地儿童学龄阶段与实际情况,将孩子们分成幼儿、小学两个班组。在小学班组课堂上,志愿者赖发珊正带领孩子们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知识,传唱经典红色歌曲。“暑假里,西北师范大学的哥哥姐姐来到这里,不仅教会我们很多知识,还陪我们做游戏,我们的暑假生活过得快乐又充实。”四堡子村小学6年级学生马融高兴地说。
而在隔壁的幼儿班组,韩龙、苟超、王静等志愿者正耐心指导孩子们制作彩泥手工作品。小朋友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单调的彩泥在他们手中很快变成了精致可爱的小动物。“这个暑假,我们在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一线开展助学帮教、陪伴成长的社会实践活动,贡献青春力量。”该学院硕士研究生、志愿者廖艳冰告诉记者。
志愿者们把英雄故事、红色歌曲、主题绘画及诗歌朗诵融入思政课堂,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引导孩子们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育人成效、丰富实践成果,并以趣味游戏、儿歌表演、手工活动、课业辅导等丰富活动内容,增加课程趣味性与吸引力。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积石山县灾后安置点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与关爱,更为大学生提供了将理论付诸实践、服务社会、锤炼自我、增强能力的宝贵机会。“接下来,学院将继续动员青年学子,主动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该学院教师毛娅楠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4月28日“漫支花儿”合唱交流音乐会在兰举行
- 2024年03月30日深化双高合作 开创育人新篇——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签署双高联合育人协议
- 2023年04月04日华为携手西北师范大学:采用10G PON技术打造甘肃首个全光Wi-Fi 6校园网
- 2023年03月30日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见习基地挂牌仪式在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