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wap版要闻

奥运之美,不止于体育——写给李雪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奥运

 2024/08/09/ 09:01 来源:新甘肃 记者 何佳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佳睿

  无论是令人振奋的金牌还是失之交臂的遗憾,无论是欢呼还是泪水……近两周以来,巴黎奥运会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奖牌的得失并不是奥运故事的全部,从赛场上的运动员到电视机前的观众,这个故事还关乎奥林匹克精神如何在现实生活的土壤里开花结果,普通人如何从超高水平的顶级赛事中收获让自己生活落地的力量。

  李雪: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7月28日,法国安德尔省沙托鲁射击中心,巴黎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国代表团甘肃籍运动员李雪获得第五名的成绩。  但李雪不仅仅是出现在巴黎奥运会上的李雪,想要认识她,还要跃入更长的时间跨度。

李雪在奥运赛场上。

  李雪从事射击项目已经有十年时间了。十年里,她从天水市体校走入甘肃省射击队,再走到国家队,从东京周期到巴黎周期,她对这个项目的理解和感情也在不断深化。那个13岁时第一次摸枪的小女孩,起初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现在却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不断感受这个项目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射击的动作很简单,做好一两点就足以打出十环了,但是简单的东西里又会生出许多问题等你解决,比如想扣动扳机,但又不能简单粗暴鲁莽地扣,还要注意协调,这就变成了复杂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后,再与基本已经具备的技术要领相融合,这时就又回归了简单。”

  一遍遍拿起又放下的日子里,怎么会不痛苦呢?“难熬,忍不住想哭,不敢给家里人打电话。”李雪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和自己对话与相处。

  一遍遍地拿起又放下,是一遍遍的自我决斗。放在手边的书帮助了李雪,“我会发现,在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拿起自己手边最近正在读的书,它就可以帮助我解决问题。我喜欢史铁生的书,我觉得他很有力量。最近看的一本书里说,行动大于一切,去欣赏行动本身的魅力。”当时正在备战巴黎奥运的李雪读到这句话后,把它记在了备忘录里。

李雪和队友张博文共同出战巴黎奥运会射击混合团体10米气手枪比赛。

  李雪有着射击运动员身上所特有的冷静与理性。拿下奥运会上的第五名后,有人信心满满地展望四年后的她能够站上领奖台,但李雪依然平静,她摆摆手笑着说:“没那么简单。”虽然在打完最后一枪的那一瞬间,李雪就想要再打一届,但她深知这份渴望并不仅仅源自于对金牌的追求,更是对奥运舞台的向往,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断靠近与抵达,这份渴望永远指向最本质最恒久的自我成长。

  梦开始的地方: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和李雪一起去法国的,还有一位来自甘肃省射击队的教练:杨磊。从2023年6月份开始,杨磊便以助理教练的身份借调到国家队,从技术训练到心理调适,杨磊教练始终陪伴在李雪身边。概括自己作为教练的奥运征程时,杨磊用到了一个词:同步。

  “在李雪上场的时候,我只盯她一个人。虽然我不在赛场上,但和场上的运动员有着同步的感受,这是一种默契。因为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也一直在观察她临场的表现、每一枪的动作,在同步的情况下才能给她准确的指导。”

李雪(中)和教练杨磊(左一)。

  甘肃省体育工作第二大队射击队,是李雪梦开始的地方。在二大队的射击馆里,每天都站着两排队员,一排对着射击靶练,一排对着墙练。甘肃省射击队手枪项目主教练马君说:“对着墙练是我们稳身体稳枪的一个基本功训练,我们把它叫作‘空枪预习’,是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方式,因为瞄准距离特别近,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举枪动作,激活举枪力量。”队员身后是每个人的枪弹箱,身前的桌子上除了放着装备,还有纸笔,队员每打完一枪都会在本子上做记录。

  甘肃省射击队手枪项目现在共有25名队员、8名教练,早上6点起床,下午5点半下训,一周至少三次夜训,每周只有周日下午休息半天,这就是省队队员和教练共同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甘肃省体育工作第二大队射击馆内,左侧的队员在对着墙练,右侧的队员在对着射击靶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佳睿 摄

对着射击靶训练的队员。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佳睿 摄

正在进行“空枪预习”的队员。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佳睿 摄

  马君教练从1990年开始练射击,已经和这个项目相伴了35年之久。如今看到从甘肃走出的李雪站在了奥运会的舞台上,他深知其中的艰辛与困难,“从甘肃走出世界冠军,这是我作为一个射击人的心愿,也是我们射击队的共同心愿。”说这句话的时候,马君的语速不疾不徐,与他所说“射击,熔铸了性格,培养了理性、善于分析的思维方式”一以贯之,一脉相承。

马君教练在场边做记录。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佳睿 摄 

  和李雪一样从天水市体校来到甘肃省射击队的师妹张雅琪并没有观看师姐的奥运比赛,因为赛事直播时,她还在场馆训练。在得知李雪师姐回来后,“非常期盼,很激动、也很开心”。李雪回来后的第二天来到了射击馆,当时正在训练的张雅琪也感觉到了有人进来,但她还是在心里对自己说:“专注于你自己的动作。”下训后,她才向师姐多投去目光。师姐的好成绩,也让张雅琪的内心更加坚定:“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希望自己可以更加稳定。”9月份,张雅琪就要去参加全国射击锦标赛了。

  在梦开始的地方,已经有新的种子在发芽、在茁壮成长。

  射击馆里从未停歇的枪声,那是射击队的心跳。

射击馆内。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佳睿 摄

  从奥运到乡野: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人们说,我们需要奥运。

  可是这究竟会给普通人带来什么呢?

  来自临夏州广河县庄窠集镇红星村的马永平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他的回答。马永平是红星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篮球解说员。

  马永平所在的临夏州有着浓厚的篮球氛围和不错的篮球实绩,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区公认的篮球氛围最为浓郁的地区。目前,在临夏州篮球协会正式注册的篮球业余运动员有350余名,篮球二级及以上运动员达200余名,临夏州有国家级篮球裁判员1名、一级裁判123名、二级332名;篮球场基本全覆盖全州所有行政村、社区。州、县(市)、乡(镇)、村四级上千个篮球场内每年举办各级各类篮球赛事2000余场,就如马永平所说的“村村有球队,镇镇有比赛”。

马永平受央视邀请参与篮球比赛解说。

马永平正在解说。

  作为红星村的村支书,爱好篮球的马永平想通过自己的篮球解说,宣传临夏的篮球,也向全国各地的观众推介临夏,他曾在自己的解说时间里宣传当地土特产。马永平的解说频道叫作“青杉解说”,拥有7万余粉丝。他说自己在做解说的时候,看到了很多草根成为英雄的时刻,看到了很多平凡人发光的时刻。

  巴黎奥运会期间,马永平格外关注了我国的游泳、网球等项目,潘展乐、郑钦文等人的夺冠,让他更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能”的力量。这份力量并不在于一定能收获金牌,而是我们能站到最高的舞台上,我们能突破自己。他相信,在田间地头打球的人同样也能站到每一个突破自己的舞台上,这份自信使我们的奥运梦更加立体。

临夏州队获得黄河流域九省(区)第二届农民篮球邀请赛亚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佳睿 摄

  去年一年,临夏州的篮球队就多次代表我省参加比赛并取得佳绩:参加黄河流域九省(区)首届农民篮球邀请赛获得冠军,参加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获得西北赛区冠军、全国总决赛第四名。今年在临夏举办的黄河流域九省(区)第二届农民篮球邀请赛上,临夏州的篮球队又收获一个亚军。

  除了在球场上收获的累累硕果之外,也有人构筑起了比赛现场别样的风景线。

  来自临夏州永靖县川城镇的马治孝,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早早来到体育馆,在球场一侧的正中间占到了一个好位置,架起了手机,他是来直播黄河流域九省(区)第二届农民篮球邀请赛的。马治孝的家所在的川城镇在去年积石山6.2级地震中受灾,因为正在进行灾后重建,他一直忙着家里的事情,直到半决赛才抽出时间来做直播。他说:“球员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这些球迷。不论是在家里干农活,或者外出务工,都要顽强拼搏、努力奋斗。”

  体育的力量跨越赛场,传递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奥运的意义,已从竞技走向了一个个具体而又广阔的生活场景,带给人们的信心也得以更加坚不可摧。

临夏市奥体中心体育馆,坐在球场边直播篮球赛的球迷们,右一为马治孝。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佳睿 摄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其实都是普通人。即使是有射击天赋的李雪,也认为“天赋并不会减少我遇到的困难”。

  作为一名篮球运动爱好者,马永平想请教专业运动员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坚持的秘诀是什么?从事射击项目十年的李雪、三十五年的马君都给出了他们的回答:坚持的秘诀有关于热爱,有关于耐心与坚韧,有关于信念与责任。这是他们坚持的原因,也是我们需要奥运和爱看体育赛事的原因。在体育最朴素最坚实的力量面前,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

  从奥运到乡野,体育的力量一直在书写,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李雪在二大队射击馆里举起手枪。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佳睿 摄

  李雪说:什么都不能阻挡我扣动扳机。

  马君说:只是去感受扳机500克的引力。

  马永平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也要付出努力和行动去建成自己的罗马。

  没有站上奥运会领奖台的他们,在自己的生活舞台上从未却步。他们和我们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都值得尊敬,都闪闪发光。微风不燥,阳光正好,这不仅仅是奥运与运动员的夏天,更是属于奥运与每一个人的夏天。

  我们需要奥运,生活亦需要体育。李雪说自己有时压力大的时候会听歌,备战巴黎奥运会期间,她一直在听《鲜花》:我的心啊我的心,整栋出租,处处都给你。那就让我们共享奥运,把心献给动人的体育,献给从体育当中涌动着的、真实的生活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