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粒种子到一条产业链
——张家川县发展马铃薯产业纪实
开栏的话:
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重大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天水如何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找准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天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即日起,天水日报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专栏,关注全市各地的学与思、谋与干,以融合报道方式反映全会精神在我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报道改革开放为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展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面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天水实践提供坚强舆论支撑。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黄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承载着亿万农民的美好愿景和期盼。对于乡村而言,产业振兴不仅是提升农村经济实力的关键,更是激发乡村活力的源泉。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立足县情实际,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从原原种到商品薯,再到马铃薯深加工成酸辣粉等产品,张家川县已初步构建起育、繁、种、加、销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马铃薯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型产业。
马铃薯要想种得好,种薯很关键。日前,在张家川镇刘家村脱毒马铃薯种子扩繁基地,栽培在基质里的近200万粒马铃薯原原种迎来丰收。
原原种又被称作马铃薯种子的种子,是用脱毒的试管苗产生的种薯。原原种种到地里后收获的叫马铃薯原种,农民种下马铃薯原种后,收获的才是出现在百姓餐桌上的商品马铃薯。
2023年以来,张家川县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将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确定为甘肃省陇东南马铃薯种子生产基地,并在张家川镇刘家村建设30座网棚栽培马铃薯脱毒苗,生产马铃薯原原种600多万粒,建成一座3000平方米的种薯贮藏库。目前,面积1000平方米并配套仪器设备的种苗生产组培楼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同时,在张家川镇刘家村,恭门镇恭门村、河北村,马鹿镇龙口村建立基地,生产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15号、冀张薯12号等10多个品种的原种7000多吨。
“今年,全县种子扩繁基地种植马铃薯原原种3800亩,原种40610亩,全县有7个乡镇、11个村种植原原种1710万粒,在满足全市需求的前提下还销往周边省市。”张家川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马青杰告诉记者,借助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战略,张家川县还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上“双向发力”,更好地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
眼下,张家川县13.5万亩马铃薯陆续进入结薯成熟期,刘家村大田中成片的马铃薯收挖已过半。采访当天,记者来到位于刘家村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的天水中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据公司总经理张小平介绍,今年该公司共种植脱毒马铃薯原原种300亩,原种400亩,每亩产量约7000斤。公司的50座马铃薯脱毒苗网室,每座产量约10万粒。
“马铃薯是一个用工密集产业,基地里每天固定用工60多人。工人每人每天的劳务费100元左右,技术人员每天300元。去年基地为务工人员支付劳务费40多万元,为周边群众增加了收入。”张小平说。
近年来,张家川县积极落实中央、省级衔接资金,用于马铃薯产业到户、种植基地建设、马铃薯高标准绿色原种生产基地建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积极带动村民种植马铃薯,通过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方式提升马铃薯生产综合效益。今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13.5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5.8%,计划到202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7.1万亩。
与此同时,张家川县抢抓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化发展战略机遇,延伸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布局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延伸种植、加工、销售等增收链条促进群众增收。
在张家川县“羊阿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速食方便粉丝生产车间,全自动粉丝生产设备和包装设备等一应俱全,工人们忙着将调配好的马铃薯淀粉液体通过设备进行切丝、烘干、打包等。“羊阿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初正式批量生产,速食方便粉丝每天的生产量在1.2万盒左右,生产线每天至少需要11吨土豆、2吨淀粉,既延长了张家川马铃薯的产业链,又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从一株种薯苗长成一粒鹌鹑蛋大小的原原种,又从原原种升级迭代为鸡蛋大的原种,在大田扩繁后培育出拳头大的一级种,经过农民的种植成长为商品薯,再经加工又制成粉条、酸辣粉等各类马铃薯美食。目前,张家川县已初步构建起育、繁、种、加、销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马铃薯淀粉加工能达到5万吨,全产业链的产值达17亿元以上,土豆产业真正成为惠农惠民的好产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8月19日环县 电商产业园全链条服务助力农产品“闯”市场
- 2024年08月15日庆阳市西峰区 发展“羊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2024年08月15日广河县“组织链”赋能牛羊全产业链
- 2024年08月15日【图片新闻】庆阳市西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 铺就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