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兰州一群平均年龄60岁的戏迷成立秦剧社编织梦想:小游园大舞台 秦腔“吼”出幸福曲

 2024/08/26/ 08:19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张雪芬

一群平均年龄60岁的戏迷成立秦剧社编织梦想

小游园大舞台 秦腔“吼”出幸福曲

登台献艺的团员们。

  在兰州市安宁区幸福里社区附近的小游园,老远就能听到阵阵秦声秦韵,梆子敲起来,高亢入云的秦腔吼起来……循声过去,只见一群戏曲爱好者正沉浸其中,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要心怀热忱,皆可登台献艺。这便是成立于2018年的幸福里秦剧社,一群平均年龄60岁的戏迷们,用他们的热情与坚持,共同编织着自己的戏剧梦想。

  1.夫妻俩发起并搭建“戏迷舞台”

  幸福里秦剧社团长赵军祥回忆道:“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牵着父母的手去赶庙会,看着简陋的土台上,穿着花花绿绿衣裳的小伙子们在翻跟头,我一边看一边掰着指头数,一个、两个、三个……还有那台上的咿咿呀呀的声音和台下的叫好声,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正是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眷恋,让我们这群秦腔戏迷聚在一起,每周在固定的时间里,交流对秦腔艺术的独到见解,在相互切磋中不断提升演唱技艺,我们愈发感受到秦腔的韵味与魅力,越唱越‘入戏’”。

  幸福里秦剧社是由赵军祥和徐海英夫妇发起组建的。初创时,夫妇俩每天摆完早餐摊,待食客散去便匆匆收摊,转身化为戏曲好家,肩扛板胡,手提唢呐与二弦子,直奔小游园而去。在那里,他们搭起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戏迷舞台”。

  每次排练时,赵军祥、徐海英夫妇的身影总是忙碌地穿梭其间。时而,赵军祥在台上,手指翻飞于二胡弦间;时而,他又化身为演员,全情投入。而徐海英则在台下为大家做好服务保障,一杯杯热茶,滋润了每一位团员的心田。

  每当有外出演出的任务,赵军祥更是奔忙于台前幕后,他亲手煮好鸡蛋,精心准备早点与茶水,鼓足大家的精神头,以最佳的状态和最饱满的热情,在舞台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在赵军祥家里,50余平方米的房子,为了放置表演所需的乐器、道具和服装,连孩子的卧室都占用了。团员李莉说:“这里虽小,却充满了爱与梦想。每一次演出的成功,都离不开赵团长一家的默默支持与付出。”

  2.他们与戏中人同悲共喜

  “窑门外栓战马将心疼烂,夫望妻妻望夫擦泪不干……”团员杜玉霞和于锦芬演唱的折子戏《别窑》片段,将夫妻俩难舍难分的情绪演绎得入木三分,不时赢得台下戏迷阵阵叫好。演出落幕,杜玉霞和于锦芬的脸上依然挂着未干的泪痕……她们告诉记者,每次演唱《别窑》,都禁不住沉浸在角色之中,与戏中人同悲共喜,演唱过后,那份情感依旧萦绕心头,久久难以释怀。

  秦腔的声腔、动作,都蕴含着角色复杂的情感,要不断进行排练,用心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在排练眉户剧《十二把镰刀》时,年过七旬的于锦芬老师逐字逐句为团员们纠正吐字发音,力求精准。她不仅关注着剧本的每一个细节,更从细微之处着手,从一个微妙的眼神交流,到一个精准的手势动作,再到每一个角色的唱腔,所有的细节都力求达到完美。这份坚持与努力,也让幸福里秦剧社在2023年安宁区文化馆举行的评审定级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排练的短暂休息时间,团员李建玲步履轻快地跃上舞台,给大家献上一段精彩的演唱。团员徐海英告诉记者:“李建玲平日里工作繁忙,但她总能挤出两个小时,中午来这里唱一段,过个瘾,就心满意足了。”

  团员李莉回忆说:“我还记得,有一段日子,我骑自行车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总会情不自禁地哼起那些脍炙人口的戏曲选段。渐渐地,我年幼的女儿都学会了那些唱词,有时候,我忘了词,女儿就会在一旁提醒我。”

  在幸福里秦剧社,老生沉稳、花旦灵动、大净威严、文丑诙谐,每一位团员在各种角色间切换自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团员王云,对丑角艺术情有独钟,在与记者的交谈间,他不经意间便展现出了丑角的独特魅力:左腿微微弓起,脚尖轻点地面,嘴角轻轻一歪,眼眸灵活地在眼眶内来回转动,配合着他那一拐一瘸、略带夸张的步态,令人忍俊不禁。

  3.期待更多人融入戏曲大家庭

  一出好戏,离不开演员的唱念做打,更离不开乐队老师的通力配合。74岁的张申元在起唱前敲响大鼓,他不仅是节奏的掌控者,更是整个乐队的指挥家。乐队中的多面手方启圣,在板胡与扬琴之间切换得游刃有余。谈及学习这两门乐器的历程,他告诉记者,无数个日夜,他反复观看、聆听伴奏视频,一遍遍地模仿、练习,力求将每一个音符、每一段唱腔都印在自己的脑海中。

  舞台上,三弦、二胡、锣、唢呐等乐器轮番上阵,或激昂高亢,或低回婉转,与演员们的唱腔完美融合,深情讲述着戏曲世界的悲欢离合。舞台下,他们深入社区、学校,以满腔的热情让戏曲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更广泛的人群中绽放光彩。在一场场演出中,人们被戏曲中那抹红粉胭脂的艳丽所触动,被那响遏行云的唱腔深深吸引,更被演员们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韵味所折服。

  团员杜玉霞回忆说:“还记得那次我们走进社区演出《斩秦英》的场景。我身着华服,头顶珠翠环绕的凤冠,站在戏台上,虽光鲜亮丽,但那份沉重却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戏曲人的不易。等演出结束,当我轻轻取下那顶沉甸甸的凤冠时,发现汗水早已浸湿了发丝。”

  说起幸福里秦剧社的未来,赵军祥满怀激情地表示:“秦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传承与弘扬的艺术瑰宝。我期望能吸引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让秦腔在每一次吟唱中愈发醇厚,源远流长。”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雪芬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