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着力点培育新质生产力
孙健 康博雅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只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坚持绿色发展,深化体制改革,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赢得发展主动权。
加大科技创新,激发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前瞻性设计,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获得发展新动力、新优势。科技创新的前瞻性能够洞察未来需求并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新质生产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这种前瞻性不仅体现于对新技术的预见,更在于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因此,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积极主动地整合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入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打破创新壁垒,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另一方面,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优化产业布局。科技创新的多领域交叉特点使得新质生产力具有更强的融合性和创新性。通过不同领域的专家协同合作,可以产生更加全面、深入的创新方案,推动生产力的跨界融合和不断升级。基于人工智能的生产优化和数字化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探索构建科学研究、实验研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使科技创新在激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首先,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领域,不断夯实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数字智能赋能升级传统产业,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其次,培育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立足于我国资源环境现状,积极有序促进光能源、风能源、硅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与新材料、新技术深度融合,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最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统筹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加大垃圾资源化力度,减少能源消耗,建立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引导新质产业向更加绿色清洁的方向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想推动其快速发展,就必须构建起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以新型生产关系赋能新质生产力。首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打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主要包括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场监管等,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构建新型劳动关系。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劳动关系也面临诸多挑战。要推动形成灵活多样的就业形态,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性趋势,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生产力的进步。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国际竞争力。
优先发展教育,培育助推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才关键靠教育。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新时代新征程,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所需要的劳动者必然是能够操作、控制并熟练使用数字技术和设备,适应新一轮技术变革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强国建设者要以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本领,成为掌握基本数字技能、驱动高技术化劳动资料与对象的新质人才。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当前,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技术人才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取精神有待提高,特别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因此,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完善教育教学保障,把握好着力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培植好人才的沃土,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茁壮成长,为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8月19日山丹:扶持激励中小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 2024年08月15日天水:向“新”而进 让新质生产力迸发活力
- 2024年08月15日【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天水:向新而进 让新质生产力迸发活力
- 2024年07月31日厚植营商沃土 强化创新驱动 兰州城关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