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法治

普法惠风润陇原——甘肃省以普法实绩实效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09/05/ 08:3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崔亚明

普法惠风润陇原

——我省以普法实绩实效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和谐陇原,普法先行。

  在“黄河首曲”玛曲县,常年活跃着一支“马背普法队”,他们骑马穿行草原,把惠民政策带到牧民家中,把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把纠纷化解在帐篷里。

  在敦煌市,普法宣传员借助各地开展蜜瓜节会的有利契机,把“普法小摊”搬进了节会现场,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蜜瓜销售合同、劳务报酬、劳资纠纷等热点问题,结合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释法宣讲。

  在兰州市,以“金城法宣驿站”为载体,统筹协调普法需求、普法资源、普法评价等要素,构建面向群众的普法共同体,为推动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建设法治社会筑牢基石。

  将法治精神播撒到群众心田。今年以来,我省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抓手,抓实普法活动,深化依法治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创新创优助发展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我省创新创优普法方式,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面依法治省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从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出发,确保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各级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在议题开始前先集体学法成为常态,有力提升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省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建立“1+1+1”领导干部学法体系,推行“六个一”学法载体,对全省领导干部学法立下“硬规矩”、划下“硬杠杠”。领导干部按照“列一份学法清单、参加一次庭审活动、主讲一次专题法治课、通过一次学法考试、完成一次年度述法、开展一次法治调研”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多种载体,促进法治行为习惯养成,不断提高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推动形成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和行动自觉。

  同时,优化甘肃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平台功能,每年组织省市县乡四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省属国有企(事)业管理人员开展学法考试,以考促学,全面提升法治素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省全面部署开展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民族宗教领域、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等7大重点领域专项普法,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学法普法。

  以高质量普法服务高品质生活。我省部署开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持续深化“法律十进”活动,开展宪法、国家安全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专项普法宣传,让广大群众从持续不断的普法中懂得敬畏宪法和法律,懂得权利与义务,懂得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提升生活品质。

  创建品牌促发展

  今年5月,庆阳市华池县列宁学校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

  这对进一步提升我省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效应。

  这也是我省创新普法形式,打造普法品牌,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之路的有形体现。

  以推动司法部命名的首个“全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挂牌落地为契机,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先行先试创品牌。初步建立省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17个,全力推动市县两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全覆盖。

  充分发挥南梁作为全国四个重点用好红色法治资源地区之一的优势,深入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打造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入选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实现“零”突破。

  深入挖掘“刘巧儿”这一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实施“巧儿说法”品牌建设行动,开设“巧儿说法”以案释法专栏,依托乡村社区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场地,因地制宜打造“巧儿说法”普法课堂,打响甘肃“巧儿说法”普法品牌。

  大力推进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工程建设,建成30多个以法治文化公园、宪法广场、法治乡村为载体的法治文化实践阵地,涵盖了法治宣传教育、红色基因传承、法治文化建设、基层依法治理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全景式反映了我省近年来在法治宣传教育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积极打造特色法治乡村,以法治之力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同时,我省进一步强化媒体传播,制定《甘肃省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调动各市州、省直有关部门积极性和地方行业优势,发挥“报网端微屏”全媒体矩阵作用,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打造立体化、全方位普法宣传新格局。

  用心用情护发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普法的“关键群体”。

  我省突出青少年法治素养“护苗工程”,率先在全国以依法治省委员会名义出台意见,明确青少年普法6个重点方向和20条措施,厘清法治副校长10项职责,建立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考核评价等六大工作机制,形成青少年普法甘肃特色。

  深化未成年人普法,通过开学第一课、法治教育课、放学最后一课“三课联动”,落实中小学法治教育“135”常态化学习机制,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全省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普法4800场次,覆盖92万余人次,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夯实基层法治根基,突出村社干部法治素养“赋能工程”,探索建立“两委”班子成员学法用法制度,实现村社干部学习有成效、能力有提升。

  聚焦企业、新业态等“关键行业”,突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素养“齐飞工程”,广泛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群众法治素养“强基工程”,从日常生活行为抓起,不断增强网民、互联网行业和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公众法治素养,筑牢全社会法治信仰。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强化普法供给,开展个性化精准普法。

  “自从有了‘法律明白人’,村民遇到事有了说理的地方,往往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村里更和谐了。”永登县龙泉村党支部书记魏芳说。

  我省聚焦法治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法治化,抓实民主法治示范创建、特色法治乡村建设、“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四大工程”,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1万余户,组织开展全省“法律明白人”培训,深化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1+N”行动,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在基层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基层依法治理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我省进一步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机制,将“法律明白人”培育拓展到社区,这一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为法治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活力、法治力量。

  以法治浸润人心。我省将充分发挥法治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助力经济发展的作用,创新开展普法宣传,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