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奏响兴绿富民新乐章

每日甘肃网9月10日讯 据天水日报报道【新天水·天水日报通讯员王正平】仲秋时节,走进武山县龙台镇董庄村,青山环绕、碧水潺潺,虽然风中已有了凉意,但在绵延数里的上河峪,几家休闲渔庄内依旧池清鱼跃、游人不断。近年来,借着坐落于小陇山林场边缘气候湿润、植被良好、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董庄村以“村集体规划+个体养殖+森林旅游+餐饮”的模式,不仅在冷水鱼养殖上闯出了名堂,助推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还建成了由41座大棚构成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滑子菇、木耳等食用菌产业,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补链延链,带动村集体收益明显增加。
董庄村这方久居“深闺”的“世外桃源”,摇身一变成了武山的“后花园”,吸引着各地游客,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离不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武山县因地制宜明确改革主攻方向,持续推进“三权分置”,放活经营权,促进“两山”转化,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结合试点村村级集体林地现状和产业发展的优势,积极探索出了董庄村等3个试点村林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四门镇松树村是武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又一试点,该村以“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云雾山生态优势,按照生态康养旅游圈的发展定位,集聚松树村天石列阵、高山草甸等优势资源促融合、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带动农户增收,开办了清凉松树露营基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林农收入的持续增长。
温泉镇双碌村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林缘海拔适中、气候湿冷、光照适宜的地方,建成中药材优质种植基地500余亩,种植款冬花、当归等。基地由专业技术人员从选种、种植、管护全程进行指导跟踪服务,实行“育苗、栽培、防治、收割、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实现森林提质、产业增效和群众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让这几个试点村享受到了“红利”,更成为向全县推广的有益参考。下一步,武山县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增强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山区林区“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推进大家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8月30日用活用好集体林权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兰州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重点营造林项目推进会召开
- 2024年08月29日@蚂蚁森林的网友们 8年时间 你们种下了5.48亿棵树
- 2024年08月28日武威 以林长制为抓手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 2024年08月27日武威:“林”上发力 持续“增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