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平畴欢歌起 硕果累累满目新
——我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玲
金灿灿的小麦颗粒归仓,飘香的瓜果沁人心脾惹人垂涎,新鲜的蔬菜走进市场走上市民餐桌,忙碌的农人住进干净整洁的房屋,房前屋后传来阵阵欢笑,雄关大地,弥散着丰收在望的喜悦。
这份喜悦是劳动的甘甜,是辛劳的回报,是我市勠力同心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收获,希望的田野上喜讯不断传来——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农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5.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6元,同比增长7.6%。
保障粮食安全 饭碗牢牢端手中
日前,走进我市农村三镇,广袤田地里一番热闹景象。丰收的玉米为秋日的乡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忙于收割的农民个个笑容满面,绘出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高标准农田,就没有粮食的保产增收。
近年来,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按照因地制宜切实提高项目区农田生产能力的原则,摸索出符合我市实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办法。2024年我市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407亩,投资2902.71万元。项目于今年3月份开工实施,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3%,计划12月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稳住粮食安全,才能稳住百价之基、稳住百姓幸福。近年来,我市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成立稳定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粮食生产包抓机制,由处级干部包镇、科级干部包村,落实农作物种植面积9.7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74万亩,包括小麦1.54万亩、玉米3.15万亩、马铃薯0.05万亩;油料0.17万亩,瓜菜2.6万亩,制种1.53万亩、饲草及其他经济作物0.69万亩,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粮食面积4万亩(其中小麦1.5万亩)和油料0.15万亩的目标任务。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收的关键。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我市强化春耕备耕,督促农资经营店调运储备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农资6000余吨。同时,加大农产品生产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力度,上半年市级开展例行风险检测样品284个1088项次,其中抽检种植产品样品252个976项次,畜禽产品32个112项次,检验格率为100%。
既要守住红线,藏粮于地,又要创新发展,藏粮于技。发展现代农业,最根本的动力和源泉是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意识的新型农民队伍。
文殊镇塔湾村二组村民马世英是村里的养殖能手,这几年通过养牛改善了生活条件。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养牛户日渐增多,村内养殖专业户已达20余家,户均收益3万余元。这几天,畜牧防疫员来到村上为村民的家畜接种疫苗,并给大家宣传讲解畜禽防疫知识和疫苗接种常识等内容,提高了村民的动物防疫意识。
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上半年共免疫畜禽35.68万头只次,群体免疫密度97.65%,应免率100%。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样品2109份,抗体水平达到90%以上。
发展特色农业 产业兴旺富农家
9月1日,新城镇长城村百亩田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子弹头辣椒喜获丰收,种植户抢抓农时采摘,农用机械车辆穿梭于田间地头运输,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梳理近年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果,“特色”“优势”“品牌”,这3个高频出现的关键词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市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引导农户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打造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持续发展绿色、高效、特色反季节设施蔬菜产业。培育壮大制种产业,与种子企业签订订单合同,在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制种面积,落实高效制种面积1.53万亩。
初夏,在峪泉镇嘉峪关村,一辆辆装载羊的大型车辆缓缓驶进峪泉镇养殖户曹建新的养殖场。市畜牧兽医站和峪泉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对调引羊群的相关手续进行查看,并扫描羊耳标上的二维码进行查验,追踪溯源。经过详细查验后,一只只健硕的羊被领回“新家”。
这是我市深入实施养殖业牵引带动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图景。
“接连不断出台的惠民政策让我们越干越有劲!”养殖户曹建新告诉记者,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强化农业奖补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启动实施2024年畜禽调引奖补政策,明确“调引牛每头补贴500元-2000元;羊每只补贴300元-2000元;每引进一头7公斤以上生猪奖补200元;引进鸡5000只以上,每只奖补1元”的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畜禽养殖场(户)的积极性。
据了解,我市出台畜禽调引奖补政策,投入奖补资金210万元,目前已调引畜禽11.62万头只。上半年全市畜禽总饲养量52.43万头只,同比增长4.18%。同时,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家、省级1家,上半年生猪存栏5.37万头,出栏4.06万头,能繁母猪0.66万头;实施奶业提质增效行动,支持祁牧乳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设奶牛胚胎移植繁育中心,稳步扩大高产奶牛饲养规模,上半年奶牛存栏0.98万头、奶产量2.26万吨,占计划任务的108.8%、59.2%。
宜居宜业美如画 乡村振兴踏歌来
走进新城镇横沟村,曾经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令人心旷神怡的亮丽景色。而像横沟村一样的美丽乡村,我市星罗棋布、串珠成链,一幅幅乡村美景画卷色彩愈加绚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充分发挥乡镇、村级组织及驻村帮扶队的作用,上半年共开展人居环境联合督查2次,强化村庄公共环境的整治力度,持续构建更加干净、整洁、有序的升级版新农村。
“这几年村上的变化大得很!无论是村庄环境还是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62岁的王德银,当过二十多年村干部,是塔湾村发展的见证人,提及村上的变化王德银喜上眉梢。
在新城镇野麻湾村繁忙景象同样在上演,村民和驻村帮扶队员们拿着扫把、铁锹、袋子等劳动工具,深入村组道路、居民点、河道、农田水渠、文化室、村委会及防风林周边等重点区域,对杂草、秸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动用大型机械对大型垃圾进行彻底清运,更成为了党群一心、共助振兴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村庄清洁工作,共发放宣传资料32157份,张贴标语82条,组织集中宣传110场次,宣传人次达到31961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866.2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09吨。根据省级2024年持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的工作部署,将新城镇野麻湾村和长城村确定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上报文殊镇塔湾村、新城镇横沟村为2024年度省级“和美乡村”。
农业强,升级换代日日新;农村美,和美进步月月好;农民富,稳步增收年年旺。放眼望去,在嘉峪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项项特色产业正在茁壮成长,一座座村庄正在展开美丽画卷,一张张笑脸正在诉说幸福巨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7月29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向农业强省迈进——甘肃省“三农”领域持续深化改革综述
- 2024年07月09日武威:夯实“三农”基本盘 筑牢发展压舱石
- 2024年03月29日【乡村·新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农”发展有活力——甘肃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议观摩活动观察
- 2024年03月22日【乡村·新聚焦】粮食丰 产业兴 乡村美——甘肃省“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