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博会】
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径
——“非遗保护的创新实践与国际合作”论坛侧记
9月22日,“非遗保护的创新实践与国际合作”论坛在敦煌举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9月22日,作为第七届敦煌文博会“敦煌论坛”分论坛之一,“非遗保护的创新实践与国际合作”论坛云集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哈萨克斯坦、美国、印度、伊朗、尼泊尔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非遗保护经验做法,探讨非遗保护路径方法,为推动非遗保护的创新实践与国际合作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思考:非遗保护的经济价值
“舞蹈歌曲、手工编织……过去20年间,我们组织了印度6万余名传统文化传承人,致力于振兴40余种非遗。”来自印度的banglanatak.com网站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阿娅·巴塔查里亚感受到,这些努力切实促进了当地减贫事业发展、加速推进了妇女赋权,并有效促使广大青年群体积极主动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
“以我们的乔托纳格布尔高原社区为例。这片土地曾是当地最贫困的地方,不少当地居民外出务工,离开这里。值得庆幸的是,这片土地古老而美丽,有落叶林、河流和瀑布,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歌曲和舞蹈颇有名气。”阿娅·巴塔查里亚说,如今,这个社区将大量文化财富转化为大批文旅投资,“外出的人们回来了,各地的游客过来了,这里的贫困率较过去相比降低了近一半。”
围绕“创新非遗保护利用,赋能甘肃文旅融合发展”主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俊莲分享道:“甘肃历史文化底蕴厚重、非遗内容丰富多元,有全球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基础和共识,具有构建新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可以推动建设成为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推进中的非遗创新创造的样板区和示范区。”
探究:非遗保护的社会作用
如何让文化“遗产”变为文化“财产”,在促进包容性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方面发挥能量,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非遗逐渐深入教育、深入科研、深入文旅、深入基层、深入社团,发挥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民族工作有序和谐、厚植家国情怀等更深层次的价值和内涵。”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袁青分享道。
“以高校教育为例,我们通过思政教育、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实现非遗保护传承与高校教育的互利互惠。这是推进课程思政、激发爱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袁青补充道。
“可以将非遗纳入可持续未来教育。”哈萨克国立艺术大学高级讲师萨尼娅·巴兹涅耶娃就哈萨克斯坦经验展开阐述:在哈萨克斯坦,非遗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深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比如,我们通过把家谱知识纳入教育课程,培养孩子们对祖先和后代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这些知识很好地促进了代际对话,加强了家庭联系,在培养人们的社会凝聚力和历史连续性意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萨尼娅·巴兹涅耶娃认为,非遗不只属于过去,同样属于未来,它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发现:非遗保护的社区声音
针对非遗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高度强调“社区参与”。
社区的定义是什么?社区的能力怎样提升?社区成员的活力怎样激发?
“‘社区’在非遗保护相关文件中,不仅出现频率较高,而且多处于重要位置,足见这一概念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性。”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叶淑媛说,自己对于“社区”的理解,就是非遗项目存在的自然和文化空间里的民众共同体——包括非遗传承人、普通实践者和爱好者群体,以及受益于非遗项目的民众。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叶淑媛对主要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花儿”颇感兴趣:“这些地方以‘花儿’为纽带关联在一起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就是‘花儿’保护和传承实践的社区,如甘肃岷县二郎山‘花儿会’、甘肃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等‘花儿’项目联结的群体。社区和社区的定期活动‘花儿会’,保持了‘花儿’的存续力,促进了社区成员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尊重。”
来自尼泊尔的海德堡大学南亚研究所常驻代表蒙娜丽萨·马哈拉尼通过对比当地传统社区“古蒂”和新社区“萨马吉”,阐明更具包容性和具备更多功能的新社区对于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传统社区的划分基于种姓、地区等,女性被排除在社区成员之外,其角色仅限于支持男性成员履行他们的社区职责。然而,新社区产生后,平等赋予女性成员权利和义务,‘她力量’构筑了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气象。”
一系列理念、观点,一个又一个案例、经验,为世界各国各地区非遗保护带来了新的启迪和信心。创新非遗保护,我们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9月22日【图片新闻】“匠心传承·创意绽放”——非遗及文创精品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 2024年09月21日【图说文博④】非遗文创见匠心
- 2024年09月18日【非遗天水】以人间烟火 绘烙画葫芦
- 2024年09月06日【文化】陇原婚俗文化非遗之美① 女娶男嫁,更名入籍这里的婚俗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