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陇南:绿色发展高地——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一)

 2024/09/27/ 08:55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靳淑敏

陇南:绿色发展高地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一)

本文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冉创昌摄。

  陇南日报记者 靳淑敏

  【编者按】

  时间前行不舍昼夜,连接过去和未来,铭记光荣与梦想。

  75年栉风沐雨,75年砥砺前行,75年沧桑巨变。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到改革开放的大潮澎湃,从新时代的筑梦中国到新征程的全面深化改革……一代又一代陇南人战天斗地、接续奋斗,用心血和汗水辛勤浇灌这片古老的大地,始终与祖国同心、同向、同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打特色牌、走创新路,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势头。

  今日起,陇南日报将陆续推出“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深度报道,共读陇南的新时代故事,敬请关注!

  “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象征着生命,体现着生机,昭示着未来。

  一直以来,陇南始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繁荣,把生态陇南、绿色崛起作为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自然休养”“生态补偿”;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治理区、生态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优化区的谋划,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长防长治、“两江一水”生态综合治理;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到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陇南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为人民赢得幸福,为发展赢得未来。

  01

  绿色取向,久久为功向未来

  2023年4月,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朱鹮在武都区白龙江畔的河滩上停留休憩,这是武都区境内近70年来第一次发现野生朱鹮踪迹。

  这次停留不是偶然,今年3月,“东方宝石”、秦岭飞出的精灵,好生态的检验者朱鹮再次在陇南成县休养生息,积蓄能量。

  无独有偶,近年来,一只只白鹭在陇南自由翱翔,“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唯美画面在陇南具象化。

  几乎绝迹的亚洲金猫也惊喜出现,大熊猫、金丝猴等30多种国宝级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

  铢积寸累、日就月将,每一种候鸟的选择,每一种动植物的繁衍,都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多年来陇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稇载而归。

  陇南地处我国南北的交界地带,连绵起伏的群山、蜿蜒曲折的河流、垂直分布的植被,形成了物种气候的多样性、地形地貌的独特性,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物种多样化保护区。

  曾经,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陇南一度在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方面走过弯路,大自然也为此敲响警钟,陇南深刻明白,守住好生态,是对人民负责,是对长远发展负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陇南以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强化生态优先的价值取向,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历届党委、政府决策者用实际行动作答: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陇南。

  禁林开荒、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长防长治、江河治理、“三线一单”管控,增绿补绿……“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民行动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一项项考核评价、环境准入、资金投入、损害赔偿等务实的生物保护措施,倾心呵护绿水青山,厚植未来发展基础。

  多年来,陇南精心呵护绿水青山好生态、碧水蓝天好环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个鲜明主题贯穿始终,“十四五”以来,累计人工造林377万亩、义务植树8300多万株,实施绿色长廊工程5200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第一。

  陇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均居全省前列,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绿色环境持续向优,护绿惜绿成为“新风尚”。

  280万陇南儿女是生态陇南的建设者,更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绿水青山释放的经济价值,成为陇南最强劲,也最具潜力的核心竞争力与比较优势。

  02

  绿色产业,繁华千树势已成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陇南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资源、是财富,更是福泽后代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可估量。

  陇南始终坚信,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回望过去75年的发展历程,产业始终是重要根基。

  伴随全市经济的不断发展,陇南早就开始解答“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考题——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互融互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全市聚力绿色发展,始终把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咬定青山不放松”,擦亮绿色底板、彰显绿色之美、突出绿色发展、深挖绿色价值,通过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生态,在发展绿色产业上下功夫,坚持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传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新兴数字产业提速崛起,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拓宽转化渠道,打造绿色银行。

  实践证明,把生态环境呵护好了,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从武都区桔柑镇贺家坪村向对岸望去,一排排苍翠的油橄榄树次第铺开,傲然挺立。陇南油橄榄成功创建“中国气候好产品”后,村民潘让平种植油橄榄的积极性更高了。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从“全国绿色矿山典范”到“国家AAAA级工业旅游景区”,从“注重资源开发”向“资源环境并重”,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作为陇南绿色工业的标杆,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4家、省级绿色矿山4家,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分布在2.79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走进裕河秘境,依山傍水的民宿客房一房难求;核桃、花椒、油橄榄、苹果、苗木等特色产业,绿化了沟沟壑壑、坡坡坎坎,更成为陇南人振兴乡村的“铁秆庄稼”;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品牌……一条清晰可见的绿色经济链正在陇南大地延伸。

  陇南绿色发展格局已见雏形。蕴藏在青山绿水间的矿产、特色产业、旅游、文化等资源正转化增值,不断释放经济增量,助力陇南在绿色“赛道”上加速前行。

  03

  绿色发展,量质齐升兴可待

  绿色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岁月之河,梦想扬帆启新程;时光之舟,桨橹轻摇向未来。

  回眸过去,陇南儿女逐“绿”前行,高质量发展脚步坚定而沉稳,一步步攀登冲刺,一次次砥砺奋进,交上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从“大地披绿”到“心中播绿”,从生态产业协同抓到生态品牌协同创,从生态环境协同治到生态转化协同促,绿色发展理念已潜移默化到每个陇南人的心里,打造绿色发展典范城市、绿色发展高地早已成为共识。

  这座有颜值、有温度、有质感的城市,在不懈努力下,随着生态韵动的频率愈加充满活力。

  放眼陇南,“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统筹推进,两当县成功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县、徽县、康县、官鹅沟大景区、金徽矿业创建为第一批甘肃省“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山”基地创建数量、类型均居全省第一。

  人与青山两不负,不断增厚的“绿色家底”,还给予陇南更多“财富”——

  宕昌县“红绿互促+文旅融合”生态旅游、康县“美丽乡村+康养旅游”全域乡村游新业态,金徽矿业“生态文明+工业文明”绿色矿山、两当县“双三元双向循环、八元产业联动互补”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等创新实践,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幸福美好新陇南提供了不竭动力。

  “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市”“乡村振兴绿色实践优秀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让陇南“美丽甘肃样板示范区、‘双碳’融合先行示范区、绿色崛起特色示范区、生态城乡品质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实至名归。

  绿在生长、美在延伸、梦在实现。

  走进陇南,山青、水绿、天蓝,高山、溪流、森林、村落……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并进,一个蓬勃发展、绿意葱茏、生态优美的陇南,正自信地展示多彩新面貌。

  青山常在、生机盎然,是远景更是现实。

  把历史的卷轴向未来铺展,可以预见,行进在大道上的陇南,必然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绿色家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