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讲好新中国成立75年来甘肃发展故事,全面展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举行“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9月30日下午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兰州新区专场。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左龙围绕“感恩奋进 实干当先 奋力谱写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建设新篇章”,介绍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王炯、经济合作局负责人李军德、科技发展局局长杨天岳。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兰州新区专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左龙先生,请他围绕“感恩奋进 实干当先 奋力谱写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建设新篇章”,介绍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共同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王炯先生、经济合作局负责人李军德先生、科技发展局局长杨天岳先生。
首先,请左龙先生介绍情况。
左龙: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各位领导和各界朋友,长期以来给予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兰州新区是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获批十二年来,兰州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勇担使命、埋头苦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市从拓荒筑基到崛起腾飞、产业从蓝图规划到集链成群、创新从探索培育到支撑驱动、改革从学习跟跑到系统集成、开放从内陆腹地到前沿高地、生态从黄土荒丘到花海绿洲、民生从兜底保障到优质共享、党建从夯基固本到科学引领的“八个历史性转变”,先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重大改革创新试点,获“联合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等20多项荣誉。2011—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9倍,常住人口增长6.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倍、4.7倍,经济增速2017年以来连续领跑19个国家级新区。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继续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一是聚力抓改革优服务,打造改革新区。聚焦“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灵活顺畅的用人机制。全面深化“蓝图管控+区域评估+标准地+信用承诺制”4.0审批改革,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国务院目标的1/4。全员聘用、绩效考核、绩效工资等制度日臻完善,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激发。国有企业从无到有,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高效落实助企惠企系列政策,企业项目前期费用、生产经营成本大幅降低,经营主体从不足1000户增长到4万户、增长超40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建设等改革成效第三方测评全省第一,行政审批、商事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
二是聚力引项目强实体,打造产业新区。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完善创新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300个、总投资6000亿元,构建起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据信息、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集群,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万元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化工园区入选全国第七批“智慧化工园区单位”、全国百强化工园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百万吨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之谷”、千亿级绿色化工新城、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西北循环经济发展高地加速形成,全省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作用日益凸显。
三是聚力强科创扩开放,打造活力新区。锚定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整合优化科创资源,建成各类创新平台180余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8%。百余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医用重离子加速器、12000米海洋钻机、3.5微米铜箔、超高温钍基熔盐泵等一批产品和技术世界一流,“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第三极加速崛起,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形成立体化开放平台,西北第一个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建成投运,粮食、肉类、冰鲜等6个指定监管场地和网购保税、跨境直邮2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常态化运营,国际班列通达哈萨克斯坦、伊朗、印度、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累计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运输航线和20条国际货运航线,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四是聚力抓治理优生态,打造绿色新区。深入贯彻“两山”理念,创新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累计实施生态修复治理60多平方公里,打造“省门第一道”绿色走廊,有效拓增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空间”,有力支撑千万人口、万亿GDP的“大兰州”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绿化率由不足5%提高到36%,人均绿地面积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以上,积极创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获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入选“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高质量发展绿色动能持续蓄积。
五是聚力抓民生增福祉,打造幸福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画出共建共治共享最大“同心圆”。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内城市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中川国际机场三期等重大外联工程即将投运,兰新、包兰等10条铁路干线贯通,兰张、银兰2条高铁在新区设站,连霍、京藏等7条高速连通内外,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建成基础教育阶段各类学校125所、学位8.9万个,各类医疗机构168家、床位2200多张,各类文化场馆40个、体育场所近千个,西部最大的科教园区入驻院校17所、入驻师生15万人。扎实开展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城乡社区治理典型经验被国家民政部推广,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左主任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记者:兰州新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中有哪些创新和特色亮点?
王炯:
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300个、总投资6000亿元,有力支撑了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绿色化工产业方面,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29个、总投资超600亿元,落地产品超1000种,入选全国“2024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全国第七批“智慧化工园区”。2023年产值102.5亿元、增长22.5%;2024年上半年产值60亿元、增长19.3%。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累计引进新材料产业项目87个,总投资500亿元,已形成15万吨铜箔、15万吨石墨化负极材料、11万吨金属硅产能。2023年产值145.3亿元、增长1.6%,2024年上半年产值73.4亿元、增长6.4%。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引进落地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60个,总投资620亿元,建成投产大科学装置、重离子治疗肿瘤装备一期等项目78个。2023年产值86.3亿元、增长6.9%,2024年上半年产值44.3亿元、增长3.2%。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累计引进医药企业35家,医药中间体、中成药、化学药、动物疫苗、医药物流等多门类多元化发展态势。2023年产值20亿元、增长12.4%,2024年上半年产值10亿元、增长1.2%。数据信息产业方面,引进落地大数据和信息化产业项目80多个、总投资420亿元。新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2023年营收12.9亿元、增长7.5%,2024年上半年营收5.22亿元、增长37%。
兰州新区工业产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关键在于依托优势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一是建设专业产业园区,加速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委托国内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全程参与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把关。推行“管委会+国有运营公司”管理模式,实现“政府+市场”的共治。
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全省率先推出“蓝图管控+区域评估+标准地+代办服务”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服务举措,打造新区帮办代办“有求必应”服务品牌,企业投资项目从洽谈到开建时间缩短50%以上,企业投资成本降低3%以上。
三是综合施策降低成本,集约高效配置要素资源。全省首个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高效运行,实现融资总额268.28亿元。土地供应实行“弹性出让、先租后让”,工业“标准地”出让数量超全省的60%。公共资源交易“零收费”,水电气暖报装接入“零费用”,企业生产经营要素成本下降20%以上。
四是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国家级制造示范工厂2个、绿色工厂8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个、工程研究中心3个,培育省级智能工厂5个,绿色工厂14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1个和各类技术创新平台82个,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到48%,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记者:近年来,兰州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请问兰州新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军德: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兰州新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抓经济、强产业、促发展的“一号引擎”,坚持大中小齐抓、高优特互补,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近3年累计招引各类产业项目712个、总投资约1550亿元,实现省外到位资金585亿元,招引落地项目数、投资额年均分别增长17%、21%,驱动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连续三次获得“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殊荣。
一是高位推动。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亲自挂帅组建6个特色产业招商专班,扎实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推行“一名分管领导、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招商方案、一个专家顾问团队”五个一招商新模式,益海嘉里、东方希望、爱玛科技、融捷股份等头部企业项目落地新区,宝航新材料、海亮铜箔、宏彬负极材料等项目在9个月内建成投产,不断刷新“行业速度”。
二是全员招商。将招商引资成效纳入月度绩效考核和特殊绩效考核,逐月奖惩,充分激发齐抓共管招商引资的强劲动力,综合运用展会、论坛、网络招商及以商招商,力求招商引资最大增量。采取专班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模式,每年组织赴外招商200批次以上,邀请企业客商实地考察300批次以上,招商引资“朋友圈”不断扩大。
三是聚产成链。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形成“一业一园”,围绕产业链紧抓“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引进补链,形成聚集效应,构建互动耦合、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百万吨级“新能源新材料之谷”、国内一流的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在短短3年多时间内快速形成,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实、保障优、成长快的良性循环。
四是创优环境。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零收费”改革,实行“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并联验收”模式,以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服务项目顺利落地、快速建设、早日见效。同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做好“七通一平”和水、电、气、暖、土地基础服务,以行业先进水平把好能评、安评、工艺等关口,强化对项目过程和结果管理,实现项目签约即落地、落地必建好,有诺必践、诚信为本。
下一步,我们将主动适应招商政策调整,重新审视比较优势,在强服务、优要素、拓增量上狠下功夫,以招商引资大突破,推动实体经济大发展。借此机会,也热忱欢迎广大企业家朋友来兰州新区实地考察、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谢谢大家!
记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请您介绍一下兰州新区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杨天岳:
感谢您对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近年来,兰州新区在推动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着力加强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搭建科创平台。新区加强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兰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成同位素实验室、离子束放射治疗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科技平台,突出了“国之重器”的牵引力。新区在全省率先打造集聚型专精特新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服务平台,吸引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雅本化学等创新团队来新区开展成果中试,落地转化了系列有机锡、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金属萃取剂等一批高水平科创成果。新区鼓励引导产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设立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院等科创平台181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不断夯实。
二是着力壮大经营主体。新区建立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到今年年底,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培育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新区强化技术攻关,近三年组织企业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7项,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提升,企业正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新区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建成专家协同创新基地、海智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培育平台9个,引进硕博人才1500余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130.5人。
三是着力促进成果转化。新区不断深化科技合作,推动企业与31名“两院”院士团队以及2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533项前沿性、引领性的科创成果在新区落地转化,积极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环节。新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全省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专区揭牌运营;兰石能源装备创新联合体研发突破大功率电解水制氢装置等关键技术;兰州泰基小型化重离子超导磁体关键样机测试成功,医用重离子治癌设备已获订单8台、合同额超50亿元,近日,兰州泰基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套碳离子治疗系统近日在武汉获批上市。
四是着力优化科创生态。新区不断完善政策供给,先后出台了《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了产学研合作、区域科技协作等工作机制,科技创新吸引力不断增强。新区加大资金投入,搭建全省首家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与兰白基金、兰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新优势不断显现。
下一步,兰州新区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持续抓好前沿技术攻关、前沿产业布局,进一步深化与兰州科研“新四军”产学研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左龙: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经过十二年的建设发展,兰州新区已经迈入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部署要求,锚定“极、地、台、区”战略定位,聚焦“三新五化”思路举措和“111”发展目标,实干当先、奋勇争先,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力、产业支撑力、改革推动力、开放带动力,朝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人口100万人的目标拼搏奋进,加快建设希望新城,积极构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先导区、城市协同的样板区、对外开放的引领区、生态环保的示范区、和谐稳定的标杆区,奋力谱写国家级新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中展现新区担当、贡献新区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媒体朋友对兰州新区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诚挚邀请大家来新区调研指导、考察交流、共谋发展。
主持人:
感谢解答,也感谢左主任的邀请。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需要单独采访或者进行深入报道的媒体朋友会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
一个月的时间,各地区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就和宝贵经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明天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荣、国泰民安!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这一段时间持续的宣传报道,祝大家节日快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9月30日“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白银专场实录(文+图)
- 2024年09月29日“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庆阳专场实录(文+图)
- 2024年09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有关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 2024年09月27日“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酒泉专场实录(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