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乡村“新业态”激活振兴“新引擎”
近年来,玉门市通过强组织、兴产业、惠民生等方式,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业态,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多层次、多渠道增收,奏响了乡村振兴奋进曲。
秋收时节是各类编织袋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在玉门市玉门镇南门村编织袋加工厂,工人们操作机器忙着生产编织袋。“我们的工作就是缝袋子,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工厂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南门村村民席瑞云说。
南门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2023年全村抢抓全市“百企帮百村”政策机遇,积极探索村办企业发展道路,建成投产年产量约1000万条的编织袋加工生产线一条。每年按比例分红到村集体带动增收的同时,为周边农户提供工作岗位,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效的双赢目标。
玉门市昌马镇昌马村立足绿色、生态、有机的产品特色,紧盯基地建设、品牌打造、链条延伸、业态创新四项重点,推动全镇藜麦全产业链精深加工项目持续做大。
“我们建成藜麦精深加工厂,成功生产上市藜麦代餐粉、藜麦麦片、藜麦锅巴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甘之藜’系列的品牌知名度,由村集体自主经营转为外包经营,每年收取15万元的承包费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昌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立忠说。
2023年,昌马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4.16万元,先后被评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第六批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近年来,昌马镇建立了以镇党委牵头抓总,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担任村产业指导员机制,带动村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同时,充分利用“百企兴百村”行动,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昌马镇副镇长鲁晓龙说:“镇上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完善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确保收益的50%用于集体产业项目发展壮大,其余部分通过民主决策,用于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和集体分红。”
近年来,玉门市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全力推进,各乡镇通过在各村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参股合作、本金保底、收益分红”分配机制,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村级党组织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上半年,玉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112万元,村均实现18.9万元。
王瑞雯 卢建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9月03日不断向着“双碳”目标迈进——我国首个“零碳油田”玉门油田老君庙采油厂酒东作业区见闻
- 2024年08月27日【强工业 提质效】玉门油田新风光——玉门油田挺进新能源新赛道见闻
- 2024年08月06日【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玉门:让企业家放心投资 让企业安心经营
- 2024年07月28日【强县域 促提升】筑巢引凤栖 花开蝶自来——探寻玉门经济开发区争先进位背后的发展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