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历时4年完成首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每日甘肃网10月14日讯(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赵鑫远)10月9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历时4年,甘肃省已全面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建成涵盖致灾、承灾、减灾、灾情等灾害风险全要素的省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实现省级数据采集、汇交和共享应用等功能,同步实现了与国家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为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打下基础。
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甘肃省完成了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灾情、综合减灾资源(能力)、重点隐患等多方面的主体调查,累计录入数据1020多万条,并形成了数据集和相关图件。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为基础,甘肃省汇集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林草、气象、地震等9个行业的调查数据和评估与区划成果。同时,通过数据汇总和评估分析,把全省明确划分成高灾损区、高隐患区、高风险区和低减灾能力区“三高一低”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域。此外,第一次识别了占全省陆地面积5.68%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高、中高风险区,将全省划分为5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大区、19个综合风险区,揭示了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东南高西北低”的宏观格局和导致高风险的主要因素。
“普查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将普查成果应用于公路沿线灾害防治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和治理工程、水旱灾害防御、火灾预警、气象服务综合制作分布平台建立与完善、地震应急响应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同时聚焦服务基层能力提升,指导永靖县开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系统建设、指导兰州新区开展普查成果管理及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化服务。”甘肃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张晓博介绍,甘肃省普查办已经会同省级主要行业部门组织编制了《甘肃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共11号,《公报》电子版可以到应急管理厅网站查询下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8月24日兰州市城关区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外业核查工作
- 2024年08月05日兰州市城关区“四普”野外调查工作有序推进
- 2024年10月10日甘肃全面完成首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 2024年10月10日甘肃省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