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贴心服务,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社区文艺演出活动。
近年来,兰州市安宁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态势,始终坚持把养老事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以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为核心,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智慧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从便捷高效的养老认证服务,到丰富多彩的敬老活动,再到温馨可口的老年助餐,安宁区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更加温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1 聚焦“老有颐养”,托起幸福“夕阳红”
今年以来,安宁区扎实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速构建“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全区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覆盖率达100%,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50%,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让老年人享受方便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
培黎街道建宁路社区为了精准服务辖区老人,为每一个独居老人量身定制“夕阳手册”,完善“一人一档”;定期入户探访、关心慰问、结对帮扶,常态化关注高龄老人、困难老人、独居老人身体状况、生活状况,提供医、食、住、学、养、乐等服务事项,有效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让独居老人“时时有人护、事事有人管”。
87岁的郭阿姨是辖区一名独居老人,常年一人在家练字画画,生活单调又枯燥。建宁路社区新建“独居老人”爱心服务站,通过“快乐少年成长营”将辖区青少年与独居老人链接在一起,汇集小小志愿者跟着郭阿姨一起学书法,让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也让老人敞开了心扉。同时,社区志愿者们还会上门为老人修剪头发、清扫卫生,让老人保持一个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老人身体不适的时候,网格员们会陪同老人前往医院就医,叮嘱老人如何服药,提醒老人定期复查。
建宁路社区不断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加快从“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乐”转变,通过搭建平台、完善设施、组建队伍、丰富活动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以各类主题活动为契机,成立建宁路社区“舞之韵”艺术团,大力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不断增强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艺术团已成立老年合唱队、模特队、舞蹈队、非洲鼓队等28支文艺团队,开展文艺演出等活动100余场次,充分调动起老年人参与文化建设和文化生活的热情和潜力,真正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底色。
2 老年助餐服务,幸福滋味在舌尖绽放
“这个食堂饭菜味道好,量也足,来这里吃饭很方便。”4月2日,安宁西路街道枣林西社区老年食堂迎来了首批试餐老人。
老年食堂名为“幸福食堂”,位于枣林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食堂内宽敞明亮、桌椅干净整洁,当日中午,就有50余名老人坐在餐桌前,享用着可口的饭菜。
为解决辖区内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用餐难的问题,枣林西社区在前期精准摸排的基础上,对有意愿的老年人进行登记,随后联合甘肃桐瑾阁食品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打造老年食堂,开展集中配餐配送服务,该食堂覆盖周边20余个小区,惠及60岁以上老年人千余人。
安宁区坚持就近就便、便民惠民、盘活利用的原则,依托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统筹优化老年助餐网点设施布局,多渠道解决老年助餐场地,确保助餐网点全覆盖。今年以来,提升改造老年助餐示范点8个。建设“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示范机构3家,同时,不断完善助餐服务的优惠扶持政策,降低运营成本,最大程度让利于民,推动老年助餐事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安宁区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通过在美好家园孝慈苑养老机构内部设立万里社区医疗服务站,开启“以医优养”的医养融合发展模式,同时开辟绿色就医通道,使入住老人享受“小病不出院、大病直通车”的医养结合便利服务,切实保障入住老人生命安全。全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签约合作机制,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中医诊疗、医疗护理和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等服务,签约率达100%。
3 爱心传递,养老服务绽放品质之光
养老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也是改善民生的长期工作。安宁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通过健全完善全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引进品牌机构经营居家上门服务项目,采用“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多样化、多层次的精准服务,并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实现“一点多能”,让老年人的居家生活更丰富、更便捷。
今年5月,安宁西路街道交大社区联合党建共建单位,共同举办了“敬老爱老献真情 共筑民族团结心”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为老人带来了精彩的双人舞和红歌传唱,用艺术的形式传递了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
“看到这些年轻人这么用心地为我们表演节目,我感到非常温暖和幸福。”一位参加活动的老人激动地说。
在今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中,交大社区网格员利用线上微信居民群、企业退休群、朋友圈等多种渠道推送认证流程,确保信息覆盖无死角。同时,线下入户走访、张贴通知、发放宣传单等方式也同步进行,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宣传网络。
“社区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网格员不仅亲自上门指导我进行养老认证,还教会了我用手机线上认证,以后我就可以自己操作了。”80多岁的独居老人李阿姨感慨地说。
针对部分没有智能手机和长期在外地居住的老年人,交大社区设立了专门窗口进行现场认证,并通过电话、联系家人、视频连线等方式,耐心指导外地老人完成认证流程。对于孤寡、重病、高龄等特殊人群,交大社区提供了上门认证服务,确保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真正将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最后一米”打通,让“老有所养”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安宁区强化兜底,养老服务保障进一步到位,积极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方面功能,制订“一户一策”改造方案,至今已为300户失能、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00张,持续提升特困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品质。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赵鑫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8月18日在“变”与“不变”中优服务保民生——甘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十年改革回眸
- 2024年03月27日甘肃省开展就业和养老社保领域“一域一重点”整治工作
- 2024年08月31日甘肃省养老机构预收费新规十月起施行 预收服务费周期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
- 2024年09月26日截至2023年底,甘肃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19.0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