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进沙退”到“沙里淘金”
——武威接续书写防沙治沙答卷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武威毗邻我国第三、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处于全国荒漠化最前沿,是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多年来,武威市“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扎实开展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大市建设。
沙漠筑起绿色屏障
一场秋雨后的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花棒、梭梭、红柳等植物郁郁葱葱。
八步沙,出门八步就是沙。这里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占地面积7.5万亩。谁能想到,曾经风沙肆虐的八步沙,经过“六老汉”三代人40多年的接力治理,书写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奇迹。
郭万刚是八步沙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是八步沙六老汉第二代治沙人。他亲身参与并见证了八步沙林场如何从昔日沙漠变成今日绿洲。
“看到现在这么多人参与防沙治沙,我打心眼里高兴啊!”郭万刚感慨,“过去是沙进人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理,实现了人进沙退。现在古浪县风沙线倒退了30多公里,复耕了12万多亩土地,南部大山深处的群众,也集中安置到了移民开发区生活。”
40多年来,“六老汉”三代人不惧恶劣环境和防沙治沙的艰难困苦,与干旱和风沙顽强抗争,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他们先后在古浪县八步沙、黑岗沙以及北部沙区完成治沙造林31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5万亩,完成通道绿化近2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多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6000多万株,花卉、风景苗木1000多万株,在不毛之地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向好
武威市三北工程自1978年启动以来,先后实施了一至五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315万亩,封育352.2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2.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一期初的6.4%提高到目前的13.2%,初步形成了以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林和北部沙区防风固沙林为基本框架的生态防护林体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向好。
通过三北工程实施,武威市累计治理沙化土地924.3万亩,治理重点风沙口240个,治理风沙线480公里,风沙线退缩了10—20公里,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武威市完成人工造林392.3万亩、封育332.3万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武威市荒漠化、沙漠化面积较第五次监测结果分别减少145.76万亩、21.8万亩,呈现出面积减少、危害程度减缓的“双缩减”良好态势。青土湖水域面积扩大到27.65平方公里,旱区湿地面积达到127平方公里。沙尘暴次数由2009年前30年的年均7.2次,减少到近10年的年均1.3次。
武威市副市长、古浪县委书记苏国波介绍,多年来,武威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祁连山天然林草封育保护和退化草原治理,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大力开展廊道和村镇绿化,加强退化林修复和中幼林抚育,建强绿洲防护林网。实施沙漠锁边工程,强化区域联合治沙,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坚持以水定绿,科学确定治理模式,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大力发展节水林草,推动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修复模式。注重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治沙装备,开展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试验示范,全面提升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水平。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从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到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武威市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生存发展之路。
据了解,武威市坚持治沙、生态、产业相结合,发展沙漠种植、沙漠养殖、沙漠旅游、光伏治沙等特色沙产业。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锁阳、甘草等沙生药用植物16万亩,建成沙漠雕塑创作基地、摘星小镇、苏武小镇等沙漠旅游景点,完成光伏治沙10.2万亩,河西走廊酿酒葡萄入选“甘味”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同时,武威市紧盯国家“双碳”目标,充分利用林草资源优势,积极稳妥推进林草碳汇交易。2020年以来,凉州区和古浪县将符合条件的人工造林项目开发成为核证碳标准下的自愿减排项目,共核定人工造林碳汇交易面积45.2万亩,在国际自愿减排委员会成功注册为碳汇交易项目,签发林业碳减排量6.11万吨。2023年4月,林业资源碳减排项目完成交易,实现碳汇收益215.2万元。
向绿而行,逐绿而进。未来,武威市将围绕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深化拓展防沙治沙“民勤模式”,打造防沙治沙民勤样板,加快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推进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区建设,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武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0月16日2024“四季村晚”展示活动在武威民勤开幕
- 2024年10月09日武威市7家企业入选甘肃省第四批智能制造体系建设评价结果名单
- 2024年10月09日武威市凉州十七巷东巷子、文庙及古钟楼街区开街
- 2024年10月09日压沙织网筑屏障——武威市凉州区2024年秋季义务压沙活动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