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育新型工业化高素质人才
坚葆林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人才是核心动力,优质的基础科学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可以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要紧盯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积极主动面向新型工业化变革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聚焦解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核心问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育人之路。
构建适应性强、更新快的专业课程体系,彰显“教什么”的办学特色。要着力在探索深化产教融合上下功夫,将产教融合育人理念贯穿校内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实现校企资源的共享与互补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如学院积极主动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一方面学院可派遣学生赴企业实际岗位实习实训,另一方面企业需定期派遣工程师等专业人才来校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计,促进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要不断探索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让产业需求成为办学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开发设计新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新模式,助力学生在校学习时培养锻炼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契合产业岗位实际需求。要积极开展工业产业发展研究,主动响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建大建强特色优势专业,及时优化调整实际开设专业,为推动地方新型工业化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持。
深化超前性、全链条的教育教学改革,解决“怎么教”的现实难题。要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团队意识,解决问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打造超前性、全链条的育人格局。如积极构建教育数字化场景,主动引入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引入数字素养教育,从硬件、软件两个维度推动校园数字化教育全面升级。要注重激发学生在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探索优化“理实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打造“前厂后校”的实践育人场景,为学生提供可以参与到真实工作环境的机会和平台,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实战经验与创新能力。要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育人导向,一方面组织师生开展“新型工业化,我该做什么?”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作为的意识;另一方面持续改进教、学双向质量评价体系,定期评估育人成效,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反思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模式应用情况,进而持续性改革教学,推动链条式育人格局作用最大化发挥。
建设水平高、结构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筑牢“谁来教”的人才基础。要积极实施“双带头人”育人工程,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工程师任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标准修订、项目制课程教材开发、学生实训室建设、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任务。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产业资源,邀请企业一线资深工程师为学院专业课教师提供培训,提高在校教师对企业生产全过程和当前最新技术及技术应用的认知。要扎实开展在校教师双师素质培训,通过积极主动联系,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并进一步健全教师企业实践机制。探索建立跨专业教学研究团队,推动落实专业教学融合,培养新型工业化所需的、具备跨专业融合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激励教师深入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帮助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及时获取真实教学案例,进一步反哺教学,切实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具备优秀双师素质的双师型骨干教师。
作者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8月27日【理论】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 2024年08月20日【理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
- 2024年08月20日【理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2024年07月05日【理论】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