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曹旭
敦煌莫高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沧桑。这里的壁画,如同历史的长卷,诉说着古人的悲欢离合与家国情怀。每一次参观,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们更加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10月20日,“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敦煌莫高窟,近距离感知神秘而绚烂的艺术世界。
莫高窟内的壁画题材丰富多样,既有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也有历史人物、社会生活场景。壁画的色彩鲜艳夺目,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壁画,其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充分展现了唐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除了壁画,莫高窟的彩塑也是一大亮点。彩塑造型优美、神态逼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唐代彩塑更是达到了艺术巅峰,其塑造的佛像庄严肃穆、菩萨慈祥温和、弟子虔诚恭敬,无不展现出唐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莫高窟第45窟-塑像-盛唐(敦煌研究院供图)
莫高窟第112窟-乐舞图-中唐(敦煌研究院供图)
进入20世纪,道士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数万卷4至11世纪的写卷和绘画,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敦煌再次登上世界的舞台。而莫高窟的这次“亮相”,惊艳了世界,其蕴含的艺术力量更是折服了世界。人们发现,东方文明史上因为信仰而铸就的不朽丰碑,历经千年岁月沧桑,却依然矗立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
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敦煌莫高窟有了专职人员的管理。1950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国家正式参与文物的保护、维修与研究。随即,敦煌文物研究所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开始对危岩进行加固,并对壁画、塑像的病害展开系统化、科学化的保护和治理。1961年,莫高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1987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的莫高窟,窟群全长1600余米,分南北两区,有壁画、塑像的洞窟达492窟。其中,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最大彩塑高35.5米,最大壁画约47平方米。
敦煌研究院资料显示,莫高窟石窟以彩塑为主体,四壁及顶均彩绘壁画,地面漫铺花砖,窟外有窟檐(或殿堂)、栈道,窟窟相通相连,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
莫高窟第428窟-洞窟形制-北周(敦煌研究院供图)
莫高窟第一大窟——第96窟,建于初唐,洞窟直通崖顶,高40米,窟外有九层木构建筑,高45米。窟内徒壁无画,依崖塑敦煌石窟中最大塑像,高度仅次于四川乐山石刻大佛(71米)和四川荣县石刻大佛(36米余)。在泥塑造像中,其高度为全国之冠。
敦煌石窟里的艺术,绵延千年,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其艺术形式既继承了本土汉晋艺术传统,吸收南北朝和唐宋美术艺术流派的风格,又不断接受、改造、融合域外印度、中亚、西亚的艺术风格,向人们展示了一部佛教美术艺术史及其中国化的渐进历程。
同时,敦煌研究院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进行了全面的采集和记录。通过数字化手段,不仅可以永久保存莫高窟的文物信息,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参观体验。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推出了“数字敦煌”网站和“数字敦煌”展览,让更多人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和欣赏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莫高窟第148窟文物数字化采集工作现场(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研究院还全面承担起了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和庆阳北石窟寺的管理保护工作,形成了“一院六地”的管理和运行格局,让甘肃的石窟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治理,文化艺术得到了更好的宣传弘扬。
一个名字,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一个石窟,闪耀着艺术的灰暗与光芒。走出莫高窟,回望这座千年石窟,不禁令所有人感叹:人类敦煌,心向往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3年09月14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在敦煌研究院举办 樊锦诗宣讲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传承发展
- 2023年09月12日张维与敦煌莫高窟的文化情结
- 2023年07月30日【微视频】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魏迎春: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走在世界前列,我们有信心能够守护好敦煌莫高窟
- 2023年07月30日视频|我们有信心守护好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