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建设美丽甘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陇原实践基层探索】守住好生态 牧民富口袋——肃南县积极推广异地借牧见闻

 2024/10/23/ 08:3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燕

【建设美丽甘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陇原实践基层探索】

守住好生态 牧民富口袋

——肃南县积极推广异地借牧见闻

  张燕

  在肃南县康乐镇的广袤草原上,晨曦初露,牛羊成群,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画卷。肃南县是我省草原畜牧业大县和重要的畜牧业商品基地。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传统放牧方式带来的草原生态压力日益增大。为破解这一难题,肃南县积极推广异地借牧模式,实现了畜牧业发展与自然生态承载能力的协调平衡。

  牧民异地借牧 生态产业“双赢”

  在康乐镇的一片空地上,牧民陈卫国和家人正忙碌地将200只羊赶上车,准备前往70公里外的临泽县进行异地借牧。陈卫国说,以前他们都是徒步借牧,人和羊都得走很长一段路,既辛苦又低效。现在用车转移,不仅更快更便捷,还能减少羊只在路上的损耗。

  “异地借牧既能保护自家的草原,又能让牛羊长得更好。”陈卫国笑着说,今年是他借牧的第四年。每年10月中旬,他就会赶着200只羊和200头牦牛来到枣园,一直待到次年4月中旬。这半年时间里,牛羊们以临泽当地枣林里的草、枣、树叶为食,不仅长得膘肥体壮,还节省饲草料费用。除去枣林的租金,加上禁牧补贴,他一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枣林老板王杰对异地借牧也赞不绝口。他说:“冬天枣树不结果,我就把这些地方租给牧民。他们来了之后,用羊粪给枣园施肥,还帮我省去了人工除草的费用。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科学放牧模式 助力草场恢复

  家住康丰村的牧民苏志丹曾是一名出租车司机。面对传统放牧方式带来的草场退化问题,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通过借牧的方式为自家的3000亩牧场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苏志丹介绍,得益于科学的放牧管理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他饲养的牦牛繁殖率已经从45%提升到了70%。如今,他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每年根据季节变化,将牦牛转移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借牧,既确保了牦牛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养殖环境,又有效缓解了草场的承载压力。

  推广异地借牧 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肃南县坚决扛牢生态安全政治责任,引导牧民群众积极探索“草原放牧+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每年近20万头(只)牛羊“下山入川”异地借牧,使天然草场得以休养生息。

  数据显示,2023年肃南县外出借牧群众共830户,占养殖户的19.74%,借牧牲畜达到23.65万头(只)。借牧时间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借牧秸秆地面积共42.64万亩。据草原监测部门统计,全县天然草原亩产草量较2010年提高了20.6%,牧草平均高度达到19厘米,平均总盖度达到78.2%。异地借牧模式不仅促进了草原生态的恢复和改善,还促进形成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加快绿色转型 拓宽增收渠道

  异地借牧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样显著。据统计,借牧牲畜年过腹转化借牧地秸秆资源15万吨,过腹还田有机肥5.5万吨。同时,牛羊下山借牧还能每年增加农区农民地租收入6800多万元,减少了农户秸秆处置费用和人力成本,解决了农户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的问题。而牧民们通过异地借牧,也能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

  谈到未来,苏志丹满怀期待地说:“希望我们的借牧模式能够推广开来,让更多的牧民加入到保护草原、发展绿色牧业的行列中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