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希望新城”迸发无限活力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繁忙的兰州新区铁路口岸。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志强 齐兴福 高樯 薛砚 顾丽娟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永刚
感受甘肃经济脉动,怎能不到兰州新区?
兰州之北,秦王川盆地,长风激荡,映入眼帘的满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景象: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高速运转、千亿级西部化工新城呼之欲出、百万吨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快速崛起、城乡融合发展一体推进、群众幸福指数快速提升……
12年前,这里还如同“一张白纸”,尚未着墨。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自此,这里成为省会兰州乃至全省的“希望新城”“未来之城”,被寄予厚望。
12年后,“希望新城”迸发无限活力:经济总量从成立之初的不足5亿元到突破300亿元大关;2011至2023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倍,常住人口增长6.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倍、4.7倍,2017年以来经济增速连续7年领跑国家级新区。
创新赋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铜,用手能撕开吗?
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在这家位于兰州新区的新材料企业的无尘车间里,纯铜制成的铜杆(线)通过一系列生产工艺,魔幻般变成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铜箔,手撕即开,俗称“手撕铜”。
铜箔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半导体等产业的关键材料。
“目前我们的锂电铜箔产品已实现行业领先的3.5微米,厚度大约只有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五分之一。”海亮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伟介绍,他们研发的各种规格锂电铜箔,具有超薄、高抗拉、高延伸、大幅宽的性能优势,可以满足下游企业多样化的需求。
向“新”,向“质”,向未来。
在兰州新区,以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从0到1”“从1到N”正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科技应用投产,数字经济乘“云”而上。距离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不远的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正在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通另一条铿锵“动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产业园规划建设“硅立方”先进计算中心,与全国十多个超算中心完成互联互通、容灾备份。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1号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产业研发楼等重点工程,多家电信运营商完成网络接入。该项目二期建成投用后,兰州新区有望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
除此之外,高端医药、绿色化工等产业也为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出城入园”的高新技术制药企业兰州和盛堂,搬迁至兰州新区后,不仅破解了发展空间受限的难题,而且不断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和高端设备,科技创新赋能医药研发的步伐愈发加快,重点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丹参酚酸A”冻干粉针项目系国际首创,已获得省科技厅科技重大专项扶持。
兰州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的150平方公里绿色化工园区,正朝着打造全国规划面积最大、科技含量最高、中试转化条件最佳、专精特新企业最多的世界一流精细化工基地目标大踏步前进。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以高端医药、高效农药、化工新材料和助剂试剂为特色产品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预计2025年末工业产值将突破500亿元,正加速建设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新城。”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丁垒涛说。
攥指成拳,合力致远。近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嵌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过程,构建起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百余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医用重离子加速器、1.2万米海洋钻机、3.5微米铜箔、超高温钍基熔盐泵等一批产品和技术世界一流,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以上,为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
“新事心办”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领头雁,兰州新区对标先进地区的一流标准和创新做法,积极发挥“试验田”作用,先行先试、敢闯敢干,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打出了一套营商环境建设“组合拳”。
“有求必应,无微不至”,这是东方希望集团兰州东金硅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平对兰州新区政府“保姆式”服务的评价。
“作为投资方,我们十分看重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项目初期,兰州新区管委会干部采取‘蹲点式’服务,与我们同吃同住,几乎是随叫随到,尽可能给我们提供帮助。项目落地以后,积极帮助我们招引人才、申请惠企政策及科研专项支持。”梁平说,“作为民营企业,兰州新区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和干部们的优良作风让我们十分感动,我们切实感受到政府为企业提供更好发展环境的诚意和努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东金硅业一期年产40万吨高纯度金属硅生产项目从2022年10月开始施工建设,到送电点火试生产,不足一年时间,刷新了兰州新区项目建设“新速度”。目前,二期年产40万吨有机硅化合物生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近年来,兰州新区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区域承载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一号工程”,聚力攻坚突破,探索实施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特色性改革举措。
如何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在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我们找到了答案。
位于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的项目投资综合审批窗口,“一张表单”替代所有请示文件,工程项目审批实现“一表受理、一窗通办”。
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子铭介绍说,兰州新区已实现工程审批系统与企业云档案管理系统、电子证照库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与政务服务网、省级“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无缝对接,电子报件、网上审批等审批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
“在项目审批上,我们坚持应合尽合、能并则并,大幅压减项目审批流程,全省首推‘蓝图管控+区域评估+标准地+代办服务’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服务改革,创新推出‘不退件审批+拎包过审’‘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跨阶段事项合并办理’等改革举措,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在25个工作日以内,是国务院提出目标要求的三分之一。”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审批办干部党洋说。
2023年5月,兰州新区颁发全省首张个体工商户“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证。
所谓“一业一证”就是将经营主体涉及的2个及以上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推动行政许可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
“以前开办超市,拿到营业执照后还需要到市场监管局、烟草专卖局分别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两个证办下来差不多需要10天。”正在窗口办理业务的兰州新区快易家百货超市负责人李春华告诉记者,现在只需到市场监管局“一业一证”改革窗口,网上提交申请,等待审批部门上门现场勘验后就能拿到《行业综合许可证》。
兰州新区深入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证准营”。企业开办实现“一网办、一窗办、一环节、半小时、零费用”,个体工商户实现“秒批”。
今年,兰州新区围绕政务、市场、法治、创新、要素、人文等“六大环境”建设,在全省率先提出改革创新举措95条,打造“新事心办”服务品牌,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增效。2019年、2020年、2023年连续三次获评“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2022年连续三年蝉联“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如今的兰州新区,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量质齐升,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统筹协作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城与乡,曾经是很遥远的距离。如今,它们正跨越鸿沟,在协调、融合中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兰州新区积极创新以城带乡、产城融合模式,200平方公里内城市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完善高效,兰北现代城高标准规划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基本形成,社区服务等工作有序开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走进刚刚启用不久的兰州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中心不仅全面受理信访、征地拆迁、劳资监察、房产物业和消费维权等方面矛盾纠纷,同时也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答及律师、仲裁等方面的服务。”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综治中心干部王孝礼说,在这里,群众矛盾纠纷能实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今年5月中旬,钱女士向兰州新区综治中心反映,某家装公司拖欠她3280元工资,一直讨要无果,请求综治中心予以协调解决。
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登记,转由民政、司法和社保局窗口按程序协调属地园区劳动监察机构限期办理、跟踪销号。之后,园区劳动监察大队依法对该公司开展调查询问、告知法律责任,经联系调解,钱女士如愿拿到了自己的工资。
兰州新区综治中心的建设运行,既是兰州新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更是持续提升社会治理质效、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新区的具体实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项项创新举措,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如今的兰州新区已成为一个空港、铁路、高速公路立体综合交通优势明显,建成区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群众教育、健康、就业、养老均得到有效保障的美丽新城。
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则是产业兴旺。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秦川镇现代农业及机械服务产业片区滴灌带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一卷卷黑色滴灌带新鲜“出炉”。这正是秦川镇炮台村的集体经济产业之一。
“以前我们炮台村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村集体收入全靠上级部门补助,现在我们有了农业机械加工厂、切片中药材加工厂、合作社,形成了产业联盟,带动了周边村庄发展。”秦川镇炮台村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福文高兴地说。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更是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炮台村积极探索“产村融合”发展之路,利用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大的优势,成立了炮台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开发近10万亩耕地,辐射带动周边5村抱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023年,我们炮台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是秦川园区首个百万村。”于福文告诉记者。
“产业发展了,村民变成了工人,收入高了,日子自然就好了。”于福文说。
在史喇口乡村旅游景区,不仅能感受山水田园的静美气息,还能体验融入其里的非遗之风。
走进“游艺艺术部落·山木漆艺”工作室,漆艺传承人杨兰波小心翼翼地将调制好的色漆滴入水面,再将纯白的帆布包浸入水中,以漆做笔,以水作画,一起一落间,一个色彩奇特、纹理精美的图案就印在了帆布包表面,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就此诞生。
田园美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给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赋予新生。这处乡村旅游景区位于中川镇,临近公路、铁路、机场,距离新区城区、兰州市区都不远,交通十分便利。今年初,中川园区利用乡村空间探索承载都市功能,深入挖掘潜在资源,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努力打造成集观光、度假、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兰州新区以农业生产保供为基础,创新发展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实现了农文旅等新业态深度融合,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击鼓催征正当时,更扬云帆立潮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新城”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出新步伐,加快向未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0月22日兰州新区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 2024年10月22日兰州新区秦川园区:未来“工业之区” 正在拔节生长
- 2024年10月18日兰州新区秦川园区试种朝天椒喜获丰收
- 2024年10月15日兰州新区秦川园区青贮玉米收割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