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强信心 看发展】动能转换加速推进——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亮点回眸之四

 2024/10/27/ 09:1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占东

【强信心 看发展】

动能转换加速推进——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亮点回眸之四

高台县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新能源装机达到6014万千瓦,装机占比、发电量占比均排名全国第二;

  省属企业N08810和N08120镍基合金、第四代核电快堆用316H不锈钢等产品打破进口垄断,新材料产值突破2000亿元;

  推进生物医药资源优化重组,打响“陇神”“普安”“佛慈”三大“陇药”品牌;

  ……

  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延伸,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加速布局人工智能、深度数字孪生、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动能转换加速推进。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9.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8.3%。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深秋时节,敦煌光电产业园,光伏电站发电板绵延伸展,犹如戈壁上的一片“蓝海”。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上万块定日镜环绕着圆心260米高的吸热塔,将太阳光摄入塔顶的吸热器,绽放出夺目光芒。

  这一光热电站,夏季最高日发电200万千瓦时,冬季最低日发电120万—130万千瓦时,向光借来的丰沛绿电,经电网输送到全国多地,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甘肃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达到5.6亿千瓦、95亿千瓦,位居全国第四、第五。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和能源基地建设,抢抓“双碳”机遇,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张掖、武威、白银、定西、庆阳建成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建成6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

  今年前三季度,甘肃新能源并网规模突破800万千瓦,完成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任务的67%,相当于每月新增一个近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为历年最高。

  截至10月17日,甘肃省新能源累计装机达到6014万千瓦,甘肃电源构成由以化石能源为主,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变,实现能源生产清洁化。

  绿电发得足,还要送得出、用得好。

  我省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规划建设,外送电力覆盖25个省(区、市)。±800千伏酒泉至湖南直流输电工程累计外送电量突破1800亿千瓦时,陇电入鲁工程计划年底具备带电投运条件,陇电入浙工程加快建设,陇电入川工程力争年底前具备核准条件。

  “风光大省”,风光无限。

  如今,从河西走廊到陇东高原,风车成林,光伏成阵。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多个光伏电站还推行“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厂周种树”光伏治沙模式,建一座光伏电站留下一片绿洲正成为现实。

  以风光资源为笔,新能源产业为墨,绘写精彩画卷。甘肃新能源优势正在推进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上发挥关键作用。

  在甘肃瓜州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生产线上,以绿电为动能生产多晶硅“绿色材料”,用“绿色材料”制造光伏组件“绿色设备”,再用“绿色设备”生产“绿电”,探索出一条低耗能、低排放、低成本的“碳中和”科学路径;

  在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正计划将生产用能100%采用绿电,让铜箔彻底告别碳足迹,进而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在兰石集团,依托我省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建成甘肃省首个绿氢“制储输加用”一体化试验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在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一个个数据在20毫秒之内传输到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正依托绿电优势,打造“云、储、算、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AI背后是算力,算力背后是电力。

  前三季度,我省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甘肃)节点算力规模达2.1万P,三大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长3.4倍。

  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甘肃加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能源优势加快转变为经济、产业和发展优势。

  今年以来,我省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60多个,总投资超1500亿元。全国风电行业排名靠前的整机制造企业区域总部悉数落地甘肃,酒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甘肃作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速崛起。

  在甘肃,新能源与新材料、数据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耦合,实现优势叠加、提质升级,并牵引氢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前三季度,我省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2%和8.7%。在外贸出口中,新能源装备、有机化学品、“新三样”等产品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酒泉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GW高效晶硅电池生产线无尘车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创新主体持续壮大

  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适应超低温应用环境的石油钻机电传动系统装置,实现进口替代和批量出口,正与西交大、哈工大合作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

  甘肃电气集团二一三公司研发的可通讯封星接触器,满足了电梯行业新型安全要求,全面进入电梯装备市场,参与电梯电气控制标准制定;

  ……

  今年以来,甘肃电气集团以技术、营销、管理融合创新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不断增强。与中核四〇四、中国水发等30家央企、国企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累计为所属企业争取产业链上下游订单超70亿元;与中车集团合作的系列化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研制及试验项目,推动填补市域列车中国装备空白。

  这与企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近年来,甘肃电气集团研发投入年均超过3%,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0%;累计投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资金近9亿元,推动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提升20%以上;建成数字化车间7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省级智能工厂1个;获专利授权681件,主持、参与制定和起草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132项。

  目前,甘肃电气集团输配电、电器元件、电气传动与自动化、电机装备以及合金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工程总包等业务齐头并进,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是原创技术的策源地,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引进科技型企业65家,落地高技术产业项目(平台)77个。

  甘肃国投集团发挥国有资本影响力和基金投资带动作用,引资引智引项目,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甘肃国投集团依托所属基金集群,累计投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投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聚焦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锂电池新材料等领域,开展项目投资10.86亿元,参与华天科技、中核钛白、青岛兰石等项目投资。联合金川集团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镍都产业基金,已完成金通储能、金麟锂电等4个项目3.8亿元投资。在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谋划生物医药孵化产业园,推动生物医药科技成果引进转化、集聚发展。

  13户省属链主企业围绕24条细分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前三季度,完成产业链重点项目投资137亿元。

金川集团铜贵公司铜电解车间。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俊成

  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9月,“金川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这是金川集团进一步集聚智慧、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的重要里程碑。

  科技创新是金川集团的“传家宝”。前三季度,金川集团科技投入达到38.4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金川集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下属单位增加研发投入,并将其视同利润进行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全员参与创新的热情与积极性。近两年来,获得授权专利近1400项,科技创新取得沉甸甸的成果——

  成功突破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用4N5无氧铜板材制备技术,掌握核电用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带材制备技术,开发出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铌钛铜复合超导材料、高温合金母合金等新产品并成功投放市场,实施铜电解系统挖潜改造等技改项目,电解镍和阴极铜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1%和2.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金川集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我省推进科技创新的生动印证。

  前三季度,我省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461.5亿元,增长19.9%。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鼓励科研人才不断从“实验室”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构建了“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不仅精准匹配解决了产业共性技术难题,持续开发的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也有效提升了企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

  今年以来,省政府国资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落实研发投入费用视同利润加回等支持政策,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价值专利创造转化、新产品产值等指标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各类资金共同参与的研发投入格局。

  前三季度,省属工业企业完成研发投入83.93亿元,研发投入强度2.77%,同比增长10.33%。

  与省科技、工信、财政等部门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推动省属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在兰“一院三所”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企业出课题、院所搞攻关,院所研发成果、企业承接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要素汇聚。结合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立省属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原创技术清单,通过“揭榜挂帅”等对35项“卡脖子”技术、99项关键核心技术、122项原创技术攻关项目开展攻关。截至9月底,已攻克低品位资源高效低成本开采和选冶、高纯金属制备、高温合金制备、大型压力容器热处理等“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31项。

  金川集团河西堡40万吨智能铜电解项目试运营投产,解决铜合成炉系统处理高杂含贵金属原料瓶颈问题,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300亿元;

  兰石重装炼化公司投运“数字孪生车间”,激光切割机切割出的钢板,利用率达到90%,比有资料记载的利用率70%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

  白银集团实施铜冶炼技术提升、白银炉创新升级、多金属选矿技术提升等项目,铜铅锌冶炼规模达到80万吨/年。

  今年以来,省属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项目259个,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30.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5.1%。

  目前,省属企业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9个、省部级研发平台171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0个、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10个。

  今年以来,省政府国资委依托科技成果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省属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研究制定了《省属企业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改造项目263项、总投资约450亿元,更新设备约5.8万台(套)、总投资约70亿元,可提供产品、服务355项。

  前三季度,甘肃省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55.24亿元,同比增长18.48%。在营业收入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600.44亿元,同比增长49.87%。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取得的“三新经济”营业收入642.89亿元,同比增长23.85%。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创新主体持续壮大,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创新能力和内生动力,一幅向新向优向未来的锦绣画卷正在陇原大地铺展开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