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1月6日电(记者 白丽萍、刘雅萱、郭依格)正午的腾格里沙漠,虽是深秋,阳光依旧刺眼。此起彼伏的“咩咩”声,和来来往往的大货车,打破了这片戈壁滩亘古的寂静。
图为2024年7月15日拍摄的古浪县黄花滩镇金滩羊产业园一角。新华社发
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镇戈壁滩上,一排排现代化的养殖棚整齐排列,农民们在各自的棚内,忙着给羊儿添草喂水。膘肥体壮的羊儿们,追逐着主人的饲料桶,掀起一阵阵喧嚣……
2012年至2019年,古浪县将南部高深山区的6万多名群众,陆续搬迁到黄花滩移民区。这些移民,都有养羊的传统。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还是按传统的养殖方式,一家一户散养,规模小、防风险能力弱,很难赚到钱,不少人养着养着就务工去了。
怎样让移民稳得住、富得快、过得好?成为古浪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位于戈壁滩上的黄花滩镇,降雨稀少,种庄稼不行,但戈壁上通风好、凉爽干燥,特别适合规模化养羊。2019年,县里帮助当地农户建起了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由此拉开了规模化养羊的序幕。
2024年10月15日,古浪县黄花滩镇养殖场里的羊。新华社记者 刘雅萱 摄
“政府给我划了5.6亩荒滩地建养殖棚,补贴了建棚资金,还帮我在银行办理了小额贷款。”从长途贩运“转行”养羊的张忠堂,去年收入近50万元。“比跑长途强多啦!”说起自己的“养羊经”,张忠堂说,黄花滩的“羊事儿”这么红火,离不开县里出台的“羊十条”。
张忠堂说的“羊十条”,就是近年来,古浪县制定出台的“促进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扶持意见”。这些“意见”包括针对养殖示范点建设、种羊、价格、饲草料、屠宰加工、羊产品销售等的十项补助政策,老百姓简称为“羊十条”。
“能繁母羊存栏达5000只(含)以上种羊场,最高补助30万元”“肉羊价格连续3个月低于养殖成本时,按照每只10元的标准,最高补助6000元”……“羊十条”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资金筹集、市场风险把控等方面的担忧,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
“今年已经卖了4车了,每车300多只,净赚近12万元。”张忠堂现在有了自己的大型养殖场地,能一次性容纳2000只羊。他一边投喂饲料,一边给记者聊他的打算:“趁着市场行情好转,准备再卖几百只。”
如今,在黄花滩镇,像张忠堂这样,存栏6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已达501户。全镇羊存栏54万只,规模养殖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羊产业收入约占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2024年10月15日,古浪县黄花滩镇的养殖户和买家在赶羊装车,这批羊将销往新疆地区。新华社记者 郭依格 摄
记者看到,挂着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牌照的大货车络绎不绝,有的正在装车、有的还在排队,而各种运输饲料的货车,更是一辆接一辆,把个沉寂千年的戈壁滩,搅得红红火火。古浪县委书记杨琦玮告诉记者,古浪羊已经远销西北各省区,羊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羊十条’富了群众、稳了人心。镇上统一规划、配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群众自筹资金建设,小集群、大规模、园区化发展,解决了分散养殖信息不畅、渠道不全、销售困难的问题。”黄花滩镇党委书记朱培橙说,将进一步落实“羊十条”,推动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让更多的群众获得更多的利益。
2022年开工建设的金滩羊产业园,如今已有养殖棚2400多座,羊存栏量9.2万只。在与张忠堂交谈的间隙,一辆大卡车缓缓驶进园区,经纪人与养殖户面谈后,300多只肉羊陆续通过机械臂“走”进卡车。
“希望这一车车的‘古浪羊’,能助力我们戈壁滩上的老百姓,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朱培橙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1月06日【中央媒体看甘肃】民勤:大漠绘丹青 绿进沙成金
- 2024年11月04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新型工业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 2024年11月04日【中央媒体看甘肃】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甘肃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
- 2024年11月01日【中央媒体看甘肃】开放看西部|万“种”风情向东来——一批“种子芯片”的越洋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