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在陇原大地上——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2024/11/14/ 08:1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杨唯伟 金奉乾 蔡文正 王煜宇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在陇原大地上——

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金奉乾 蔡文正 王煜宇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社会建设和治理,筑牢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省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和治理,筑牢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基础。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普遍需求、能够办成的民生实事,让群众可感可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农村人口规模性返贫致贫。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加强宗教事务治理。

  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高站位、大担当、实举措,推进社会建设,加强社会治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巩固成果向振兴

  近日,走进天祝县松山镇藜香村,放眼望去,一座座食用菌大棚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大棚里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菌棒上,香菇个个饱满。种植大户王世芳正带领村民采摘、分选、分装、搬运。

  2018年,王世芳一家从天祝县哈溪镇茶岗村搬迁到藜香村。恰逢此时,天祝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在政府支持下,王世芳摸索着学习种植香菇,几年时间香菇大棚从9座扩大到27座。

  “今年我种了29座食用菌大棚,白菇15棚、香菇14棚,每座大棚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王世芳说,天祝县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所产香菇品质好,深受南方市场青睐,“我打算继续扩大食用菌规模,增加些新品种,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武威市突出“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支持发展壮大“8+N”特色优势产业,安排衔接资金10.15亿元,实施产业类项目117项,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足新起点,怎样让脱贫攻坚成果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在通渭县,10.2万亩苹果喜获丰收。“我一共种了七八亩苹果,早熟苹果以每斤4.1元的价格卖了。这几天正赶着摘晚熟富士,价格每斤3.5元左右。”通渭县鸡川镇永和村果农王红斌笑着说,今年雨水充足、苹果长势好,干起活来也格外有劲。

  在渭源县,35万亩中药材迎来丰收。山乡沃野,随处可见药农忙碌的身影。渭源县莲峰镇下街村种植大户兰海军说:“我今年流转土地203亩种植药材,长势很好,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近年来,定西市将稳定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品质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优化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特别是聚焦产业振兴,整合资金65.6亿元,实施“牛羊菜果薯药种”七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打好特色牌、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产业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2%。

  同心聚力谋发展

  在临潭县,回族“羊爸爸”苟海龙与20多名养羊人有着同样一个湖羊梦。

  2011年,在外经商小有成就的苟海龙毅然决然回乡创业,用多年积蓄盘活了濒临倒闭的卓洛乡养殖场,成立了临潭县农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升级改造传统羊圈,购置先进设备,高薪聘请技术场长,吸纳牧民群众饲养员,建起了现代化育种大棚。

  合作社里,无论是场长、技术员,还是饲养员,皆“爱场如家,爱羊如子”。

  给初生的羊羔配奶,为生病的羊诊病,清理羊粪、羊舍通风、按时添加饲料……苟海龙与20多名农牧民群众一起奋斗。

  这是甘南州各民族团结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甘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汇的民族自治州。当地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州74万名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共同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今年1月,甘南州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如今,漫步在甘南州城乡的大街小巷,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建幸福家园,描绘出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武威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凝聚各方力量,充分挖掘各类资源,逐步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帮助改善民族地区乡村面貌,稳步提高群众收入。

  今年,武威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争取落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民族乡发展资金1631万元,在天祝县实施食用菌产业发展、特色村寨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着力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和美宜居乡村。

  强化治理育新风

  “马家梁社这条河遇到涨水,过河困难,我们十几户群众盼着修座桥。”日前,陇南市武都区枫相乡磨坝村村民王福满在村里的民事直说会上提出了建议。

  会后,磨坝村民事直说委员会的委员们进行讨论后,将情况报告了乡党委政府。乡政府及时勘察申请,用两个月新建起一座长30米的便民桥,彻底解决了群众过河难的问题。

  近年来,陇南市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总结提炼基层创新做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

  民事直说“1234”,即组建1个工作机构“民事直说委员会”,明确“向谁说”;运用“现场诉说”“网上诉说”2种诉说方式,明确“怎么说”;瞄准“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3类突出问题,明确“说什么”;采取“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4种解决办法,明确“怎么办”。

  陇南市3160个行政村、130个社区成立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妇联团委负责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威望的乡贤等组成的民事直说委员会,制定说事议事办事规则,定期不定期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

  聚焦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群众关心的“村里事”,房屋、土地、借贷等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邻里事”,婚恋彩礼、感情纠葛、婆媳关系等看似琐碎但影响稳定的“家里事”……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化矛盾于无形,解决急难愁盼,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和认可。

  在陇原大地,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和创新,屡见不鲜。

  近日,在张家川县恭门镇灵台村,“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提倡婚事简办、抵制高额彩礼”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这几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结婚花费越来越高,邻里之间甚至开始攀比彩礼。今天,大家坐一块说道说道彩礼这件事……”村党支部书记朱梓良首先抛出了话题。

  “高额彩礼给新婚夫妻和双方家庭造成经济压力”“高额彩礼间接导致了男女不平等和攀比观念”……党员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发表各自看法。

  灵台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参军的女儿今年出嫁。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儿女们的婚姻幸福不取决于彩礼的多少,而取决于夫妻是否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努力把日子过好。”

  “我们要提倡简办婚事、抵制高额彩礼,让婚姻回归幸福的本质。”通过这场敞开心扉的交流讨论,大家最终达成了共识。

  今年以来,灵台村定期召开党员议事会、群众说事会、干部解题会,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就乡村治理、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不断向群众宣传文明新风尚。

  这是张家川县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缩影。近两年,张家川县各级党组织通过建立拓展“主题党日+群众说事”制度,积极搭建群众说事议事和党员干部解题平台,为打造民族地区转型升级示范区赋能增效。截至目前,全县255个村、7个社区先后组织开展说事会1364场(次),议定解决群众诉求3854件,办结率达96.5%。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