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西和麻纸的千年往事
文\胡询之
核心提示
自古以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文人的案头缺一不可,好的纸张在文人墨客手中,被赋予鲜活的生命,丹青绘忆,诗书气韵跃然而上。甘肃陇南的西和麻纸,是延续千年的民间手工造纸,也被称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西和麻纸纸质坚柔,结实耐久,古老的技艺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岁月流转传承中,纸上浸润已久的文墨韵味,历久弥香。
西和县东南部的西高山、大桥、太石河一带,古老的西汉水绕闻名遐迩的仇池山向东而流,这里丘陵高野,山深林茂,水源充沛,物产丰富,古代为氐羌戎之地,属陇蜀交界地带。在西和县西高山镇刘河村,代代相传着一种以构树皮为原料,纯手工制作,工艺流程绿色环保的造纸技术,这种传统的造纸工艺在西和县传承已有千年之久。古法制作的西和麻纸纸色古朴,适宜书札书写和书画装裱,故有“千年寿纸”之美誉。尤其近年来众多倾向仿古创作的书画家非常喜爱使用西和麻纸创作,运用西和麻纸创作的仿古书画作品效果是其他宣纸无法媲美的,因此也被誉为“西和宣纸”。
西和麻纸
西汉水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无霜期长,且出产黄麻、竹子、芦苇,特别是构树,丰富的自然资源奠定了造纸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也为造纸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三国时魏董巴的《大汉舆服志》里记述:蔡伦后所造纸,用麻,故曰麻纸,用木皮,曰穀纸。”——赵逵夫《由西和麻纸看中国造纸的历史》。这里说的“木皮”即现在西和造纸的主要原料——构树的树皮,又称“楮”,构树为高大落叶乔木,构树的树皮柔韧,木质素含量高,是造纸的上等原料,而构叶可喂家畜,树枝可烧材,西和造纸匠人说构树有白构、红构、花构之分,实是同类异种,有雌雄之别,雄者不结实,而雌者枝柯茂密,树干结实,结出的果实当地人称“构桃”,成熟后橙红鲜润,在构叶的映衬下煞是美观,可食,可酿酒。当地人喜将“构桃”蒸熟后和面做一种叫“疙瘩子”的美食,可以说构树浑身是宝。
西和造纸相传有千年历史, 早在明、清时期西高山的朱河、刘河就有以造纸为业的农户,祖祖辈辈造纸形成一套成熟的工艺流程;旧时作坊专门雇请有手艺的匠人造纸,当地以一百张纸称“一去”,五去为“一挑”,每造成“十去”给匠人“一去”作为报酬。后来虽有兴衰变化但一直延续至今。而且由于这里远离都市,所以造纸的原始工艺经老艺人一代代传承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构皮浆灰细加工,碓打刀切锅里蒸。工序多达七十二,不离不弃要传承。”西和麻纸有“麻纸七十二道手,上墙还要吹一口”之说,事实上古老的工艺流程比七十二道还要多,工序复杂,很麻烦,称麻纸亦有此故之说。造麻纸大致流程有采料、浸泡、蒸煮、浆灰、漂洗、踩踏、打片、切穰、入槽、抄纸、压榨、上墙、晒纸等工序。西和麻纸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将构树枝干砍下,剥皮后浸泡,就成了麻纸的最初原料。接下来要放在坑中用石灰水浸泡,再放到锅中蒸煮。蒸好的原料在小河中清洗干净方可锤打切浆,一起一落敲击之下,原料就变得细而绵软。锤上一阵,待合适后就需要切。接着再入池捞纸,“捞”出来的大叠湿纸,要用木板和大石块持续压十个小时以上挤干水分,接下来,便是揭湿纸,再一张一张地往墙壁上晒湿纸。等纸张完全干燥,然后裁剪、打捆就可以作为成品纸张。西和麻纸的制作以家庭作坊生产形式为主,产量不高,工艺以家传形式为多。
前不久约友人去西高山刘河村,在五代麻纸传承人胡凤钰师傅家采访,在他家四壁皆见麻纸书画作品,在作坊里见到祖上传下来的纸槽、瓤床、石碓、帘床、约尺、用于计数的铜钱等旧物。在作坊里我们还看到师祖蔡伦的画像,画像下有“伦亭侯蔡伦祖师”牌位的供案。胡师傅说他们造纸人家逢年过节都要敬祖师。胡师傅以家传造纸,会经营,成为村里的造纸工匠带头人,他本人也曾获得“甘肃省乡村工匠”“优秀非遗传承人”等多项荣誉。他家所造的纸以柔韧色润、品质优良广受顾客称赞。
早在蔡伦时期,麻纸的应用即改进了“竹简”书的繁重。近现代天水放马滩、西安灞桥、甘肃敦煌等地在不同时期都出土过汉代古纸,大致都与西和麻纸相类同。相传书法瑰宝陆机《平复帖》就是用麻纸书写的。当然是否为西和所造,目前无资料可考。西和麻纸早先就曾销往四川、陕西、宁夏、青海等地,离朱刘河约三十里地的成县“纸坊镇”,就是因麻纸的集散地和经销场所而得名。
麻纸与西和百姓的生活十分密切,过去主要是糊窗户、棺木,裱字画复褙,作茶、调料、点心及丝绸的包装,写中堂,地契等,与西和临近的徽县、成县,盛产驰名的“金徽”“红川”酒,而酒的包装也是要大量用到麻纸。当然现在西和麻纸主要运用于书画创作,近年经过匠人的改良,将麻纸制作成不同尺幅的纸张,以适应当代书画创作的需求,广受书画家的青睐。书画创作的繁荣也给西和麻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和市场空间,书画家为了追求更古雅的风格,经常喜欢用麻纸创作;麻纸因为制作手法的差异,有时一家纸坊一个性能,用起来墨色渗化效果各具特色,大大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麻纸作品悬挂于展厅以文雅古朴而有全新的展观效果。
西和麻纸也因为传统的手工技艺以及独特的品质,被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在名目繁多的文房类产品中独领风骚。近年来,西和县紧紧围绕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深度挖掘麻纸产品内涵,着力打造品牌优势,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电商、淘宝、微信等平台将麻纸产品广销全国各地。现如今朱河、刘河共有一百多户人家以造纸为家庭副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
2017年10月,西和麻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1年5月,“西和麻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张麻纸从构树皮到成品纸,每一个分子的破茧重组,每一道工艺的超越进取,都深藏着西和造纸人的聪慧勤勉,也表达着西和造纸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1月21日【文化中国行】麦积山石窟:传承千年的东方雕塑陈列馆
- 2024年11月22日【文化中国行】辛店文化中的生活图景
- 2024年11月22日文化中国行|小雪:陇原裹寒意 问候伴冬暖
- 2024年11月18日【文化中国行】“河”以丝路 古渡流芳丨五佛寺古渡:石窟万象 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