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践悟】
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李敏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陇西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有些药农、药贩带上装满药材的提包,坐着绿皮火车去往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售卖。后来,越来越多的外地药商聚集到陇西收购药材,陇西药材购销公司附近的街道上,形成了陇西第一代中药材市场。发展至今,陇西建成了占地面积180亩的首阳药材市场,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和年交易量双双突破百万吨。依靠中医药,陇西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迈上新时代,我们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夯实群众基础。中医药服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看病诊疗需求。近年来,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陇西人民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也逐渐增强。今年三伏天期间,陇西县中医院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前来贴三伏贴的患者,绝大部分医护人员均已学会使用三伏贴等中医技艺。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冬病夏治”的患者也排起了长队。中医药文化已融入我们陇西人的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度也不断攀升。我们要持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力度,让更多人了解、热爱中医药,让中医药惠及更多群众。
促进产业化发展。中医药若实现高质量发展,势必要走好产业化、现代化路径。这几年,陇西县致力于招商引资,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奇正药业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纷纷落户陇西。我们的中药材产品也由原药材、切片、饮片拓展到中成药、提取物、配方颗粒、大健康产品等,代茶饮、叶黄素、黄芪面膜等“中医药+”新产品层出不穷,很多产品还迈出国门。目前,我们已建成西北首个中药材种子标准化加工车间,中药材种子加工变成标准化、丸粒化、包衣化,实现种子带肥、带药下田,填补了行业空白。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我们要持续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不断创新中药材加工工艺,充分挖掘和拓展中药材的功能功效,不断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加快构建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新型中医药产业精深加工体系,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体系,“甘味”中药材品牌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陇西县文峰镇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1月12日【基层践悟】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 2024年08月23日【基层践悟】聚人心 旺产业 兴文化
- 2024年08月16日【基层践悟】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县域经济
- 2024年08月09日【基层践悟】段富强:以“三心”促“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