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西葫芦“种”出致富大产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通讯员 张晓娇
11月中旬,民勤县迎来今年入冬以来最强降温,然而,温室大棚里却绿意盎然、温暖如春。
眼下,正值温室西葫芦上市的季节。走进民勤县重兴镇黑山村陈国锋家的蔬菜大棚,眼前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翠绿光滑的西葫芦“躺”在藤蔓下,个个色泽鲜亮、均匀饱满、长势喜人。陈国锋和妻子杨菊香在行株间来回穿梭,干完缠蔓、整枝、打叉等日常管护等活之后,他们又忙着开始采摘,两人有说有笑,干劲十足。
“这座大棚是今年政府扶持新建的钢结构三代日光温室大棚,长92米,宽10米,我是8月定植的西葫芦,10月底就开始采摘了,到现在已经采摘10茬了,一天能摘300公斤左右,这棚西葫芦预计能收入3万多元。”陈国锋说,新棚不仅结实耐用,而且采光、保温、通风、透气等性能更好,“等这棚西葫芦彻底采摘结束后,我还打算再种一棚人参果。”
西葫芦是一种生长迅速、易于管理的作物,具有高产高效、适应性强、成长周期短、种植成本低、市场需求大等发展优势,这种“短、平、快”的特点使得西葫芦成为许多农户增收的不二选择。并不算高端菜的西葫芦已培育发展成特色产业,如今在民勤县,越来越多的农户靠种温室西葫芦增收致富,过上了幸福日子。
在民勤县蔡旗镇小西沟村蔬菜种植基地温室大棚里,大片的绿叶底下结着一根根饱满、翠绿的西葫芦,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装车……大棚内外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村有16座西葫芦大棚,今年9月开始种植,采摘期大概2个月,主要销往武威、兰州及周边地区。”蔡旗镇小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冉江文说,通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带动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让家家户户“种”出好日子。
“今年蔡旗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谋划日光温室产业项目,以示范效应带动群众踊跃发展设施农业,在高庙、沙滩、小西沟等村发展种植大棚西葫芦共473座。”蔡旗镇党委副书记李博业介绍说,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还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民勤县依托资源禀赋和政策机遇,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全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引导群众发展产量高、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西葫芦产业,让西葫芦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葫芦”、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2月03日【强县域 促提升】靖远县蔬菜全产业链产值达33.8亿元
- 2024年12月03日【图片新闻】电商达人在陇南祥宇油橄榄产业园开展线上销售活动
- 2024年12月02日【强县域 促提升】金塔:特色产业“开花” 乡村振兴“提速”
- 2024年12月02日岷县当归:产业蓬勃兴 富路绽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