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强县域 促提升】成县:“一粒麦”上的“致富经”

 2024/12/14/ 08: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煜宇 通讯员 刘建军

【强县域 促提升】

成县:“一粒麦”上的“致富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通讯员 刘建军

  走进冬日的成县苏元镇张湾村,村民支红娃夫妻两人正在忙着将挂面上架。

  “这些面从凌晨三点多开始盘条,要趁天色好全部挂出来才能缓一口气。”支红娃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向记者介绍着情况。不一会,细如金丝的手工挂面挂满了一架。看着劳动成果,夫妻两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手工挂面是成县当地的传统美食,因其口感筋道、易存放、老幼皆宜,广受大众的喜爱。特别是每年进入冬季后,当地的群众便用传统技艺挂出高品质的手工挂面,在丰富市民餐桌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支红娃夫妇20多年的手工技艺和口碑让自家的手工挂面供不应求。虽然辛苦,但每天400多元的收入让他觉得日子十分充实:“每天两个人最多能挂100斤,一个冬季下来能挣2万多元,收入挺不错的。”

  在苏元镇,和支红娃一样通过手工挂面增收的还有100多户,他们手工挂面好口碑的密码就是当地高品质的潘林小麦。

  这个学名叫“N-斯特拉姆潘列”的小麦种子,是20世纪70年代当地引进的优良品种。经过40多年的种植后,优良的品质让其成为制作手工挂面的首选原材料。

  从2022年开始,苏元镇在成县农业部门指导下,开展了潘林小麦的提纯复壮和国家级绿色小麦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种植规模迅速发展起来——种植面积从开始的150亩逐渐扩大到6000多亩。

  在逐步扩大优质小麦种植规模的同时,苏元镇针对群众劳力不足的实际情况,指导各村成立了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托管合作社,将各村闲置土地以合作社流转或代耕代种的方式合作经营,种上了优质小麦良种,在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

  合作社流转土地代耕代管种植优质小麦,改变了苏元镇传统的耕作方式。对流转到合作社开展国家级绿色小麦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的土地,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条播、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机械收割的“五统一”标准,从种子选用、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小麦品质。

  “合作社流转经营不仅从单户单干实现了全村共种,而且在小麦生产中实现精量播种、科学施肥、精准喷防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了群众种粮收益和积极性。”苏元镇农技干部苏效文说。

  站在苏元镇水坝村的优质小麦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沿山而上的梯田里,麦苗犹如一条条绿色的丝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挖掘机、三轮车沿田边产业路施工,让冬日的田野充满生机。

  “高标准农田配套3米宽的机耕路,宽敞安全,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苏元镇党建办主任孟庆乾说。为了提高小麦种植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苏元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把田间道路列为重要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现了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力强度,保障了颗粒归仓,让群众轻松种地、稳定增收。

  良田粮用,种植良种,配套农技农机等一系列“良法”实现了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和亩产丰产增收,再通过传统技艺和深加工的赋能,“一粒小麦”一次次升级转化,实现了价值的不断提升和产业链的延伸,让农民丰收的底气更足,增收的渠道更宽,粮食安全的根基更牢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