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省疏勒河中心积极践行使命担当,充分发挥水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从保障灌溉供水、提升服务效能、驻村帮扶等方面入手,全面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灌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保障农业灌溉供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依据河源来水情况,中心进行整体谋划、动态研判、系统部署,通过科学编制各轮期灌溉用水计划,强化昌马、双塔、赤金峡三座水库的联合调度,为灌区134万亩农田的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坚实保障,进一步扎牢了“粮袋子”、鼓起了“钱袋子”。持续深化节水型灌区建设,建立农业节约用水奖励机制,采取“分时到户”、薄浇浅灌等一系列节水控水措施,实现了节水增收“双赢”目标。今年全灌区累计节水3000余万立方米,农作物生育期灌溉定额由每亩358立方米下降至335立方米,用水户亩均水费支出下降约4元,斗口以上渠系水利用率从0.68提升到0.71,灌水利用系数由0.58提升到0.60,粮食作物产量提升10%左右,取得了“两降三升”的明显成效。
提升为农服务效能,助推民族团结进步。深化“阳光水务”,全面落实灌区“十日会”、水务公开、行风评议等制度,主动加强与乡镇、用水协会、灌区群众沟通交流,及时掌握灌区群众的诉求,化解涉水矛盾纠纷,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营造出灌区团结互助、和谐共济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行“疏勒河智慧水务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提高水量计量和水费收缴的公开透明度,使灌区群众真正看上“明白账”、交上“放心钱”、用上“明白水”。加快推进流域各民族共同发展,全力保障移民乡镇农业灌溉用水,为玉门和瓜州两县市10个移民乡镇、4.5万少数民族群众发展日光温室、枸杞瓜菜、草食畜牧等特色增收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支撑,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大幅增长,实现了从“移得来”到“稳得住”再到“能致富”的巨大变化,灌区各民族群众同步发展,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幸福路”。今年1月,省疏勒河中心荣获第九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称号。
做实做细结对帮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加大帮扶力度,以实际行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建设,中心20余名结对帮扶领导干部深入关爱对象家中,通过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共解难题等方式,主动联亲交流120余次,及时深入访亲90余人(次),落实政策30余项,给予关爱对象物质帮助和精神鼓励,确保关爱服务精准到位。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造,帮带培育挖掘短途短时乡村餐饮休闲服务产业,帮扶肃州区果园镇打造“魏家湾村旅休闲街”等特色文旅品牌,“美丽乡村生态果园”旅游品牌效益日益凸显。认真履行乡村振兴帮扶组长单位职责,聚焦民生实事,探索完善“帮扶+关爱”模式,积极筹措资金42万元,为果园镇部分村组架设140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题;为6个村27户困难群众送去27吨优质的“暖心煤”,解决了困难群众“燃煤之急”。(李小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1月22日小路灯照亮大民生 点亮乡村振兴幸福路——省疏勒河中心帮扶果园镇工作纪实
- 2024年11月21日赤金峡水库:扎紧思想“防线”,筑牢安全“堤坝”
- 2024年11月20日柳湖管理段:拧紧节水龙头 做好节水文章
- 2024年07月25日视频 | 畅游西北第一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