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乡村·新聚焦】深耕沃野绘新景——东乡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2024/12/27/ 08:5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朝霞 王 虎 张燕茹

【乡村·新聚焦】

深耕沃野绘新景

——东乡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东乡县肉羊产业园标准化养殖基地。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甘肃东芗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生产。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 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王 虎 张燕茹

  “有了政府的就业和产业扶持,我们生活就有了底气。”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强化监测帮扶,守牢防止返贫致贫底线,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干得多拿得多。”从田间到车间,搬迁村民东乡县那勒寺镇三甲村村民马如入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里有6条藜麦加工生产线,加工产品多样。”东乡县达板镇产业园,机器飞速运转,一袋袋藜麦米经过深加工变成藜麦面粉、藜麦牛肉面、藜麦饼干……

  眼下,走进东乡县,一个个生动和美的景象,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近年来,东乡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做实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落实帮扶措施防返贫

  天气寒冷,大树乡南阳洼村一社的马有努家炉火正旺,妻子马如给把家里打扫得干净整洁,热情地迎接客人。

  今年41岁的马有努曾是贫困户,通过东乡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进了新房,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但好景不长,2021年,马有努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需要长期服药。

  妻子成了五口之家唯一的劳动力,由于收入减少,存在返贫风险,马有努一家被县里纳入一类低保对象,属于脱贫不稳定户。

  “身体虽然受限不能出去务工,但我对生活的信心没有垮。有了政府的低保和帮扶,我们的收入逐渐增加,日子也会慢慢变好。”马有努家每个月能领到2300多元的低保,妻子通过务工和种地增加收入。

  大树乡南阳洼村党支部书记马福华介绍,村里有监测户7户,依据监测对象基本情况、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为每户落实了产业、金融、就业等帮扶措施,分类分层施策,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为防止因病返贫致贫,今年,马有努在甘肃银行的帮扶下,种了4亩金银花,明年将迎来收获。金银花1亩收入4000元,村里还给他妻子介绍了采摘枸杞的务工岗位,收入稳定了,一家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也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东乡县通过“一键报贫”,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只需手机扫码申报,工作人员经过入户核查,及时制定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实现了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

  南阳洼村的脱贫不稳定户马金龙,政府帮助落实小额信贷5万元,为他的儿子马亚西奴提供装载机职业技能培训,他家借助奖补政策,改造了羊圈,发展肉羊养殖增加了收入。

  羊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母羊这几天正下羊羔,已经下了400多只小羊。”东乡县祥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建英告诉记者。看着刚出生的小羊身体状况良好,马建英脸上挂满了笑容。

  走进位于大树乡布楞沟村的祥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一只只湖羊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悠闲地进食。在一栋栋标准化的羊舍里,饮水、喂料、除粪实现了自动化,节省了人力成本。

  马建英是布楞沟村人,10年前就开始养羊,从最早的8只发展到500多只,再到现在2000多只,养羊的规模和条件今非昔比。马建英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这几年奖补力度大,我们抓住机遇投资建设了这座新养殖场。”

  据悉,羊棚1平方米补贴180元,漏粪板1平方米补贴300元,马建英和村里人投资700万元,建起新养殖场,并享受牛羊奖补政策200多万元。

  东乡县养羊历史久远,家家户户都有养羊的传统。受到东乡县牛羊奖补政策的激励,越来越多群众靠养羊发起了“羊财”。今年,东乡县围绕打造百亿级羊产业链集群目标,以17个羊养殖示范乡镇创建为载体,从“饲草保障、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品牌打造”等方面,出台羊全产业链“1+12”全链条奖补政策,共落实各类奖补资金1.65亿元。

  东乡县与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校地合作,组建7个技术团队,形成了“1个研究中心7个技术团队23个养殖场辐射带动全县4.2万养殖户”技术服务模式。

  “技术团队从厂区建设、疫病防控、人工授精、科学饲养等方面,为养殖场提供全流程和点对点技术服务。”东乡县肉羊产业研究中心干部陈达年负责对接养殖户和技术团队,他说:“专家通过现场实践和线上指导的方式,为养殖户解决养羊过程中的疑难杂症。”

  养羊的科技含量高了,为马建英省去不少成本,加之政府真金白银的奖励,也让他有更足的底气。“一个人富,不算富,要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马建英坚定地说。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条

  走进中国石化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展厅,藜麦饼干、藜麦片、藜麦啤酒、藜麦酸奶、藜麦百合羹等藜麦产品琳琅满目,饼干香脆可口,酸奶营养丰富。“像这样的藜麦高附加值产品,我们开发了十几种。”甘肃东芗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马宏杰说。

  穿过展厅,来到藜麦加工车间,机器轰鸣,两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加工藜麦。经过清理、筛选、去石、润麦、分级、包装等工序,一袋袋真空包装的藜麦原粮“诞生”。

  公司占地70.67亩,总投资1.35亿元。马宏杰介绍:“藜麦米和藜麦面粉两条生产线已投入生产,藜麦挂面、藜麦麦片、藜麦即食面、藜麦饼干等生产线将投入生产,对藜麦进行深加工。”

  在东乡大山深处,为何会有这样一家现代化藜麦加工企业?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由于其富含蛋白质、纤维素,且热量低、零胆固醇,被誉为“超级谷物”,有耐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

  东乡县海拔高、气候干旱,日照长,成为种植藜麦的“沃土”。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作为定点帮扶东乡县的央企——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过深入调研,发现种植藜麦能改善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而且比玉米、马铃薯等传统作物收入更高。2018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联合甘肃省农科院在东乡开展藜麦栽培,当年种植成功。随后投入“真金白银”,在东乡县设立藜麦加工企业,引导更多农户种植藜麦,将藜麦打造成全县新兴特色产业。

  “为了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购买种子、地膜等农资,免费发放给农户,并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越来越多农户选择种植藜麦。”马宏杰说,今年东乡县种植藜麦1.02万亩,覆盖董岭、龙泉、大树等11个乡镇,惠及38个村、3500多户农户。

  同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因地制宜帮助东乡县打造集“育、产、加、销、研”于一体的藜麦全产业链,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目前,甘肃东芗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藜麦产品,主要通过中国石化消费帮扶和易捷渠道扩大销售。

  然而,如何建立东乡藜麦的产品优势和品牌特色,让产品走出“深闺”得到市场认可,还面临很多挑战。

  “东乡藜麦产业必须在品种选育上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出更具适应性、更高产优质且独一无二的藜麦品种。”作为甘肃东芗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母公司,东乡县东沃农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志辉说,公司将设计、生产出更多产品,用品质提升藜麦发展后劲,拓宽销售渠道,让东乡藜麦走进千家万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