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春燕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被喻为“春天的事业”。2024年,甘肃省将“完成5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改造乡镇街道闲置资源建设20个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列为10件为民实事之一,致力于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助力他们更好融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为了让“春天的事业”更加温暖,今年以来,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残疾人需求为导向,整合优质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多方发力、多措并举,以“大爱”民生工程助力残疾人“无碍”生活环境,用“小改造”托起“大民生”,为更多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让爱无碍 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生活在康乐县虎关乡上沟村的马鹏翔是一位重度残疾人,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的他双下肢畸形,行动十分不便。2017年,意外事故导致马鹏翔右手缺失,这对本来就行动不便的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家中没有进行无障碍改造,他甚至无法正常进出自己的房间,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在了解到马鹏翔的情况后,康乐县残联专门为他定制了“一户一策”改造方案,不仅配备了轮椅车行走移动坡道及电动轮椅车,还发放了电饼铛、空气炸锅等生活用品,极大地方便了马鹏翔的日常出行。
现在的马鹏翔,已经能够自如地在家中行动,无论是进出房间还是外出社交,都变得更加轻松便捷。
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消除困难重度残疾人居家活动、走出家门和融入社会的保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年初,我省启动了对5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截至9月3日,该项目已提前全部完成,为残疾人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同样因为无障碍改造项目受益的,还有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的老李。多年前,一场意外事故让老李下肢瘫痪,行动困难。县残联了解情况后,为他落实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对他家的卫生间进行改造,极大地方便了他的生活。
老李说:“这次给我实施了无障碍改造项目,上厕所、洗澡洗脸都方便得很,每个月的残疾人补贴也都打到银行卡上了,改造的时候还补贴了5000元。”
这些无障碍设施和生活用品的配备,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怀,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和自信心。
精准施策 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作为甘肃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项目启动伊始,我省始终紧扣为民实事工作要求和中央彩票公益金补助资金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标准、范围、补贴标准以及职责分工。同时,结合“十四五”期间各市州的需求情况和近年来各地完成任务情况,科学精准地分配了项目资金,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为了确保项目的精准实施,我省各级残联进一步规范改造流程,持续完善实施方案和家改工作目录清单,不断提高项目实施的规范性和精细化水平。
——兰州市根据残疾人状况、需求与居住环境制定详细的“个性化”改造方案,做到“一户一方案”“一户一预算”,最大程度满足残疾人家庭实际需求;
——陇南市坚持扶残先破“障”,形成了“135”工作法,坚持一个中心,畅通三条渠道,严把五道关口,让家改工作真正惠民生、合民意、得民心;
——天水市通过深入调研,建立精细化数据台账,精准评估需求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将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和改造方案有机结合,实现改造一户、解放一家、影响一片的效果。
……
各级残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注重多方整合资源,探索家改工作多元投入参与模式。武威市、白银市、平凉市等地的残联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部门、民政等社会力量、民间资本、慈善资源共同参与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确保资金安全和改造质量,项目完成后,围绕改造工作计划,紧扣工作要求,我省各级残联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全链条监管督查,从源头设计上下功夫确保改造成效,促进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崆峒区省级示范中心康复训练室
打造“如意家园” 点亮残疾人新生活
今年25岁的刘嘉妮是一名智力二级残疾人。2023年5月中旬,刘嘉妮进入平凉市崆峒区残疾人日间照料省级示范中心接受照料服务。刚来到中心的刘嘉妮情绪波动大,自控与认知能力薄弱,沟通成了难题。然而,在中心专业团队的精心照料下,这一切逐渐得到改善。
一年多来,中心不仅为她提供了全面的生活照料,还为其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功能训练计划,涵盖心理疏导、肢体协调性训练及兴趣培养等。这些都让刘嘉妮的情绪稳定性、认知能力、思维反应及交流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现在的刘嘉妮,已经能在家中协助妈妈完成洗菜、切菜、清洗锅碗等家务,还能进行流畅的日常对话。
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视力残疾人是残疾人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因生理、心理等障碍,不仅很难走出家门、走上岗位,给家庭增加经济收入,还需要占用家庭劳动力长期照顾。
高台县省级示范中心就业工坊
为切实破解重度残疾人家庭“看护一人,拖累一家”的现实困境,今年,甘肃省将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省级示范中心建设列为为民实事项目,投入省级资金600万元,通过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了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省级示范中心全覆盖。目前,20个省级示范中心已全部投入运营,共集中照料1466人。
各省级示范中心按照“六室一工坊”(即:多功能活动室、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心理疏导室、休息室、就餐配餐室和就业工坊)统一功能室设置,以辅助性就业为重点,全力打造甘肃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如意家园”,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护、康复训练、文体娱乐、心理疏导、营养配餐、辅助就业等多功能服务,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劳动技能,鼓励残疾人自信自立自强,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做好“春天的事业”,交出温暖的“答卷”。一项项务实举措的精准实施,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支持与鼓励。未来,甘肃将继续深化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让“春天的事业”在甘肃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