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强信心 看发展】
逆势而上勇攻坚
——探究方大炭素持续保持行业领先的秘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宋振峰 杜雪琴
在兰州市红古区,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它就是方大炭素。它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短期承压,作为其上游产业的炭素行业也面临严峻挑战。但前三季度,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56亿元,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的盈利能力,产品出口量甚至增加了20%。
方大炭素是如何做到盈利且保持行业较高水平的?近日,记者走进方大炭素,探究其成功背后的秘诀。
秘诀一:科技赋能,产品提档升级
今年,直径750毫米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在方大炭素生产车间正式量产,填补了我国炭素行业的技术短板。“我们是中国把这个产品做出来的第一个企业。”方大炭素技术研发部副部长韦楠骄傲地说,他们经过4年多的努力,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作为一种耐高温的导电材料,石墨电极广泛应用于冶金、铸煅、有色金属冶炼、新材料等行业。
以前,我国超高功率的石墨电极直径最大为700毫米。但国际市场上,对直径750毫米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有需求。
为了占有这一市场,拿到更多国际订单,2020年,方大炭素技术研发部组建了一个11人的团队,进行技术攻关。
“当时,我们只知道国际市场这个产品的外观和尺寸。”韦楠回忆道,可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他们是一头雾水。“连新产品加工涉及的压型模具都需要我们自己设计。”一遍遍模拟、测算,一次次分析、比对。团队成员相互鼓励,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产品就设计出来了。
“必须稳妥可靠、万无一失!”韦楠和他的团队,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来回测试,确保产品性能稳定。
今年,直径750毫米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一经推出,立马成了方大炭素价格最好、利润率最高的产品。
惟创新者胜,惟创新者强。虽然是传统原材料产业,但方大炭素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多年来,方大炭素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
不仅是直径750毫米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填补了行业技术短板,而且,研发的直径800毫米普通功率石墨电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电解铝用石墨化阴极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温气冷堆炭堆内构件打破了国外垄断……
在炭素行业尖端技术领域,方大炭素则研发出了系列石墨烯制品、石墨烯导电浆料等多款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已进入到市场推广阶段。
科技研发的累累硕果,让方大炭素成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截至目前,企业拥有77项专利,制定了10多项国家或行业标准,获得40项科技成果及新产品,整体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个在传统原材料行业摸爬滚打的企业,因为创新而活力四射。
秘诀二: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争得一席之地,除了打好创新牌,还要算好“经济账”。
方大炭素以这样的理念,用“鸡蛋里挑骨头”的方式,眼睛盯着市场看,行动围着效益转,将精细化管理融入生产经营的全流程。
以前,原材料进厂,要先送到仓库,再转运到车间。
一卸一装,看似微不足道,可这么一倒手,仔细一算,1000吨的原料,每吨有5元的倒运成本。
方大炭素决定,从今年9月开始,直接发货到生产现场,不再二次装车。只是减少了内部的货物倒运量,生产部部长王岩给我们算了个账,每月就为企业节省了8万元。
现在,王岩不光关注原材料库存在内部如何科学合理流通,还操心每天企业究竟应该保持多少库存。
毋庸置疑,原材料存货越多,越积压成本。方大炭素把原料库存压降到极致,让主要原料只有10天的库存量,成为全行业最低。
按常理,合理的安全库存至少要有用3周的量。因为,市场风险显而易见,万一原材料及时供不上怎么办?
王岩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案是,以前一周只看一次库存的他,现在一天看三次。一上班,就盯原料库存、催发货,下班前,再落实在途的原料运输情况,甚至还得了解供应单位的库存。
在这样的努力下,面对突如其来的订单,王岩也能做到胸有成竹。
今年7月,有一客户新增一笔产品的半年订单,将原来每月不足300吨的原材料需求,增加到每月1000多吨。
库存不够怎么办?面对挑战,王岩他们紧急调整计划,合理安排周转,周密组织生产。这半年,企业每月都能做到按时交货。
会算账、算好账。如今的方大炭素,构建起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机制。
他们以奖励的形式,鼓励职工立足岗位,自发进行小发明,为企业节本创效。方大炭素称之为“小改小革”。
每一件产品顺利交付的背后,离不开每一台生产设备的平稳运行。
但几年前,方大炭素每月生产设备频频因故障停机。这不仅给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增加了设备抢修费用。
设备机台承包制应运而生。现在,所有的设备,不论大小,全部承包到相关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名下。
设备发生故障次数越少,奖励越多。全新的机制,使操作、检修人员及时检查、维护设备。人还是那些人,可如今,每月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从以前的120小时降到了5小时左右。
全新的“小改小革”使员工纷纷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多措并举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原先,溜管用上不到两个月就快磨透了,要么修补,要么更换。有员工找到了一款可以替换的耐磨的新材料,现在使用寿命达到了1年以上;
汽车衡基础需要大修,原来的方案是推倒重来,技术人员韩业忠建议,保留原基础,只进行加高即可,为公司节约费用约16万元;
……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员工的“小改小革”为方大炭素增加效益53万余元。
秘诀三:凝心聚力,服务企业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方大炭素,党建引领一切发展。
“方大炭素的企业文化,首先就是党建文化。我们坚持用党的思想管理企业、治理企业。”方大炭素董事长马卓说。
今年以来,面对市场新变化,方大炭素党委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实施三讲清、三转变、三管好的“三个三”党建工作法。
“我们向广大党员群众‘讲清形势、讲清任务、讲清责任’,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转变观念、转变模式、转变作风’,在挑战中更是‘管好思想、管好党员、管好干部’。”马卓表示道。
“三个三”党建工作法推广后,方大炭素各级党组织迅速成立“党员先锋队”“党员活动示范岗”,迎接困难挑战。
“现在车间年轻人多,思想活跃,光靠制度约束,管不住。我们党员干部就经常深入一线,同员工沟通交流,掌握动态,排忧解难。”王岩说。
“看了一眼手机,就受到领导批评,罚了工资!”生产部成品科车间年轻的小马很不理解也很不服气,虽说上班作业期间看了一下手机,可没造成啥后果呀?
“吊装作业,随时有安全风险……”党支部和工会及时介入,多次做小马的思想工作,使他的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升。
不仅如此,以前工作有些消极的他,现在彻底像换了个人。王岩欣慰地告诉记者,上半年动不动就请假的小马,下半年没请过一次事假。
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为方大炭素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组织保证。思想有保证,制度也要牢靠。
“我们敬畏制度。”马卓认为,和其他企业相比,方大炭素赢在了更加严格地执行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上。
在方大炭素,“能者上,庸者下”,所有人一视同仁,岗位都是给有能力的人。不靠论资排辈,也不靠人情世故。
“我们执行严格的‘赛马机制’,前有金山,后有老虎。”马卓说,在方大炭素,如果做出成绩就升职加薪;如果考核不达标,就要受罚,降薪降职,甚至免职。
今年,因工作执行不力等原因,企业2名中高层管理干部被“一撸到底”,送到“员工素质提升中心”培训;
而30岁出头的年轻员工韦楠,因优化使用原材料为企业降本增效成绩显著,今年被提拔为技术研发部副部长;
……
“经营企业一定要对国家有利,对企业有利,对员工有利”,这是方大炭素的企业价值观。
方大炭素各级党群组织时刻把员工的冷暖挂在心间,精准落实各项福利政策,让员工与企业共享发展红利。
今年前三季度,方大炭素为患病员工家庭发放医疗资助109.64万元,员工享受基本工资增长和孝敬父母金2005.91万元、节日福利324.95万元、手机福利263.2万元……
企业把员工当作亲人,员工也发自内心地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前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