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盘点时。
这一年,我们的收获丰富多彩,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喜悦与富足的气息。这些收获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丰盈,更体现在精神上的充实。新甘肃客户端通过甘肃省融媒体省级技术平台“新甘肃云”和全省各地融媒体中心联动,推出【回望2024·我们的喜事】栏目,盘点我们的收获,见证我们的奋斗,展示陇原大地这一年的喜事、乐事、幸福事。
“我2024年最开心的事是带着武山旋鼓舞上了央视,把武山旋鼓舞展示给了全国观众。”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山旋鼓舞代表性传承人代三海的家中,他给大家分享着自己今年的喜事。
今年,65岁的代三海收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邀请,参加《开门迎春晚》栏目,用粗犷与激情的旋鼓舞表达西北人的精气神。
12月22日晚,武山旋鼓舞亮相央视节目《开门迎春晚》,代三海和他的孙子,以及由16名退役军人组成的旋鼓队用铿锵的旋鼓声敲响“远古的呼唤”,给全国观众带来西北人民的祝福。
“我的父亲会旋鼓舞,我自小就跟着敲,耳濡目染。每逢过节,我们弟兄几个就一起上场。到了我儿子这一代,敲旋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现在我的孙子也跟着我们敲,我手把手教他。这次央视点名要我带着我的孙子一起上台,这是一种非遗的传承。”代三海讲述着旋鼓舞“全家福”的故事。
在代三海的家里,有超过20面的旋鼓,一面面大小不一的鼓,一个个不一样的收藏故事。“好鼓难遇,我看到好鼓就迈不开脚了,不管花费多少钱都要买回来。尤其是年代久远的鼓,上面是时间的沉淀,‘嘭’响一声,那是历史的声音。”代三海介绍,旋鼓舞的每一个道具,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像蓑衣、鼓鞭、令旗,都有自己的生命。
“旋鼓舞起源于放羊娃。武山古为羌、汉杂居地,农牧业发达。每年开春,狼群开始繁殖,这时候放羊娃在各个山头打起羊皮鼓,用粗犷而震耳欲聋的鼓声把狼群赶跑。后来到五月初五端午节,滩歌一带就形成了聚集性旋鼓的盛大场面。”代三海对旋鼓舞文化了如指掌,作为传承人,他经常给别人讲述旋鼓舞的故事,尤其是在全国各地参加非遗展演时,介绍武山旋鼓舞成了他的另一项工作,“给别人讲的时候我特别自豪,这是我家乡的一种文化”。
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白马分鬃、九连环……这是武山旋鼓舞的阵法。“不同阵法的击鼓声点、节拍和步伐各不相同。每变换一个阵法,都由领队的‘鼓头’用鼓声点示,后面的人随后跟着变换。”代三海介绍,“比如一字长蛇阵,是一支队伍,二龙戏珠是两支队伍……这都是武山旋鼓原汁原味的古典打法和阵法。”
2008年6月,武山旋鼓舞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在第四届中国文艺荟萃“陇原杯”表演之后,武山旋鼓列入中国八大名鼓之一;2013年6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栏目专题报道武山旋鼓舞,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2014年,武山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旋鼓舞)之乡”……旋鼓舞已成为武山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利用农闲时间,把爱好者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利用学生节假日时间,组织进校园,在校园把武山旋鼓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这是我作为国家级传承人应担当的责任。”代三海介绍,2023年12月,《天水市武山旋鼓舞保护传承条例》出台实施,更加激发了自己舞鼓的热情,“旋鼓舞舞出了武山儿女的精气神”。(武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永强 管秋勇 康正东 李波 石奇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2月25日【回望2024】这10个关键词,“拼”出一个奋进甘肃
- 2024年12月26日【2024 我们的喜事】郑清辉:我们乡终于有了中药材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