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筑牢陇中生态安全屏障
——定西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4年,定西市持续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美丽蝶变的“绿色答卷”:国控散渡河小河口村监测断面在2023年初步消劣(平均水质达到Ⅴ类)的基础上,2024年平均水质进一步改善至Ⅲ类,水质提升显著,得到了省生态环境厅肯定,其经验做法在中国环境报和甘肃日报刊发宣传;市区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5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优良天数比例为94.5%、居全省第4位;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在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定西市2021年至2023年“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成效评估工作位列全省第一;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在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中分别荣获团体、个人三等奖;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党支部被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干部在2024年全国统筹强化监督中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2024年以来,全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按照省委书记胡昌升定西调研时提出的“定西市要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上走在前、作示范”的要求,紧盯加力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地,夯基培优、克难奋进、勇毅追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协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久久为功推进美丽定西建设,以更高站位坚决筑牢陇中生态安全屏障,成功创建通渭县李家店乡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开展黑膜沼气池发酵资源化利用、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肥水还田利用三种模式治理,完成黑膜沼气池发酵资源化利用技术试点,探索走出了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处理新路径,“美丽安定”“书画名城”“李氏故里”“康养漳县”“多彩岷州”等一批靓丽名片美名远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定西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
扛牢政治责任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本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双组长职责,主动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定期研究谋划、实地调研指导、紧盯督查督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落实到位。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健全“责任清单、责任目标、责任督察、责任追究”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制定印发全面推进美丽定西建设实施意见、定西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市区空气质量改善“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持续传导工作压力,推动工作落实。组织开展“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争一流”正风肃纪百日专项整治行动,着力锻造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作风好的干部队伍,努力营造忠诚担当、风清气正、心齐劲足、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确立“高、宽、严、准、快、实、细、好”8字工作标准,制定重点任务考评、干部年度考核、政务信息考核“三个办法”,建立干部职工职责清单、任务清单、负面清单“三张清单”,修订完善机关党建、议事决策、日常运行等32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党组走在前、成员作表率、科长带好头、干部齐跟进”组织领导机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责任体系,全面推进行业系统重塑。统筹市委、市政府专项督查、市人大执法检查、市政协民主监督、生态环保监管以及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成了全市人民的共识。
紧盯目标任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锚定各项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各项关键指标增速“稳定全省中间偏上”目标定位,全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攻方向,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扁平化管理、一体化运行、网格化监管、精准化施策”的总体思路,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标准、定流程、定考核”的网格化监管“六定”原则,深化“压煤、抑尘、治污、净烟、控车”措施,强化燃煤、移动源、大气面源污染治理,撤并淘汰高排放燃煤锅炉15台,完成5台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清洁取暖改造3403户,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自10月份开展市区空气质量改善“百日攻坚”行动以来,细颗粒物(PM2.5)浓度上升明显减缓,并在11月和12月较去年同期实现大幅度下降,由原先1-9月累计浓度超出去年同期2微克,下降到1-12月累计浓度超出去年1微克,同时也实现了低于29.5微克/立方米的管控浓度目标。以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改造和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为重点,坚决扛牢黄河上游生态保护责任,完成主河道生态治理60公里,洮河临洮段建成全省首条“数字孪生”河流,改造城镇污水管网64.9公里。建成通渭县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岷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以及安定区关川河、通渭县牛谷河等流域人工生态湿地,全市6个国控地表水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100%,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27个,水质达标率为100%。以有效防范土壤污染风险为抓手,持续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完成“一住两公”地块用途变更4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规范处置医疗废物942.8吨,利用处置危险废物111269.9吨,完成48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任务,改建卫生厕所2.2万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通渭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技术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分别提高5-6个百分点。
突出问题导向 坚决守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把中央和省上督察反馈交办问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出台《定西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试行)》《定西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评估实施办法》以及市级领导“一对一”包抓生态环境重点问题整改工作机制,不折不扣抓整改,建立健全领导包抓、日常调度、督查督办、通报约谈、验收销号、技术咨询、考核问效、责任追究、执法监督、案件移送“十大机制”和成效评估“一套办法”,实现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历次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4.1%,历次中央、省级环保督察交办我市涉生态环保信访举报案件办结率100%。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动、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专项行动,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3件,罚款391.26万元;完成榜沙河、漫坝河等5条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和审查;实施走航监测、比对监测、加密监测,对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实行多角度高频次监测,为精准查找污染源,科学实施管控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快追赶步伐 着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保护责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聚焦“市场”完善交易机制。抢抓“双碳”“黄河”等国家战略机遇,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开展生态产品与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发展权配额交易工作,临洮铝业用水过程循环模式入选工信部工业废水循环典型案例。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定西市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9件,涉案金额921万元。聚焦“多元”加大投入力度。与天水市、甘南州建立渭河流域和九甸峡生态补偿,争取省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奖补资金412万元。与对口帮扶的福州市、青岛市建设东西部协作生态林5.39万亩,累计投入资金1.84亿元。完成临洮县洮河东峪沟支流保护性开发EOD项目社会投资主体招标。通渭、陇西水土保持以奖代补完成试点,淤地坝灾毁险机制被黄委会肯定推广。聚焦“产业”狠抓招商引资。加快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做大做强、链条做优做长,制定招商引资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梳理扶持政策54条,确定目标企业9家,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4个,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28.13亿元,到位资金1.88亿元。
荒山变青山,干滩变绿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定西建设已积厚成势,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定西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更高了,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宜居家园更加靓丽,“荒芜褪去、绿满陇中”的美丽风景,正在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
(定西市生态环境局 供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1月15日讨赖河嘉峪关安远沟至嘉酒分界线段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 2025年01月02日2024年陇南市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 2024年12月30日甘肃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 2024年12月24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1月—11月份全省14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