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烧壳子成为新名片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冰
开栏语
天地春晖近,日月开新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布局之年。新征程上,各行各业的人们锚定“两区一城一地”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六个典范”工作部署,保持“有冠必夺,有先必争”的劲头,接续奋斗、砥砺前行,雄关大地处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发。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组织全媒体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沉下心、俯下身,进厂房、入田间,零距离展现基层风貌,讲述百姓故事,用文字、图片等多样的形式采撷雄关大地上鲜活生动的奋斗篇章和喜人成效,凝聚起追梦圆愿的坚定信心与磅礴力量。敬请关注。
俗话说,紧腊月,慢正月。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人们开始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置办年货。1月10日,记者在峪泉镇一家面点工坊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准备制作烧壳子的材料。工坊负责人玄向明介绍,他们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口味喜好,开发出了多款新口味的烧壳子,如养生荞麦、玫瑰红豆和香辣脆烧等,深受市场欢迎。
“现在我们的烧壳子销量非常好,一天能卖出一两百斤,年收入能达到二十多万元。”玄向明高兴地说。他表示,工坊的成功得益于峪泉镇大力推进的农特产品品牌化战略,通过与镇上的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合作,他们的烧壳子得以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品尝到了这一传统美食。
近年来,峪泉镇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和市场化进程,以此助力乡村振兴。其中,传统烧壳子面点更是成为该镇的新名片,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消费者的目光,更为当地居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在峪泉镇农特产品展销中心,记者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其中包括甘肃省的名优土特产和嘉峪关市的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负责人杨玲介绍,他们致力于将更多优质的农产品推向市场,让消费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的烧壳子作为峪泉镇的特色产品之一,深受游客喜爱。销售最好的时候,每天发往全国各地有一百多单,复购率也很高。”杨玲说,农特产品品牌化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与灵魂。峪泉镇立足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农业资源,聚焦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加大谋划力度,推动乡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特产品品牌化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优质的农产品走出峪泉镇,走向全国。”峪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雪妮说,峪泉镇还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为农民创造更多增收机会,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富裕。
如今,农特产品品牌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传统烧壳子面点的成功转型不仅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随着更多优质农产品的推出和市场的不断拓展,相信峪泉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1月10日【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金昌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 2024年11月05日金昌市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
- 2024年10月23日临洮:“临”字牌打造渔业新名片
- 2024年07月22日兰州高原夏菜入选全国大暑节气名优特产品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