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传统年俗】小年至 年味浓

 2025/01/22/ 09:3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郑晶杰

【传统年俗】

小年至 年味浓

  文\郑晶杰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小年,部分南方地区,会在腊月二十四迎来小年。小年也被称为“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它是春节前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因为不同的地域传统,在全国各地,小年有着不同的日期和民俗。虽有千差万别,浓浓的年味是一样的。小年,不仅是国人过年的序曲,也藏着每个游子的心心念念,愿景与期待。

  小年为何分南北

  小年,通常指扫尘、祭灶的日子,被视为“忙年”的开始。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所以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一样,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区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如《清嘉录》记载:“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而关于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有一种说法是,清廷为了节省开支,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的同时,也祭祀灶神,民间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了新的风俗。所以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北方地区百姓开始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关于小年日期的种种传说如今很多已经不可考,但人们对于小年的认真和虔诚一如既往,因为正是从这天开始,我们的忙碌与欣喜,被正式切换进了“春节时间”。

  南北小年“大不同”

  北方

  贴窗花

  剪贴窗花在北方是十分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内容十分丰富,由各种动、植物组成的寓意十分美好,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既为家中增添喜气,又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吃饺子、火烧

  饺子是北方大大小小的节日中经常见到的一道美食,小年也不例外。小年夜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除了吃饺子,北方在小年祭灶这天,还会吃火烧,一进腊月,尤其到了二十三这天,很多地方的烧饼摊都非常兴隆。

  糖瓜、饴糖、麻糖

  在北方过小年,以前通常会准备糖瓜、饴糖、麻糖等糖食用于送灶,本意为给灶王爷“嘴上抹糖”,这样就不会说坏话了。现今糖瓜、饴糖、麻糖也成为小孩子们小年喜爱的零食。

  沐浴理发

  在北方,民间素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俗语,所以人们在过小年前,会提前沐浴理发。而在南方,则多为除夕前进行这项工作。

  南方

  贴春联

  到了小年这一天,南方大多会在早上将旧的春联撤下来,贴上新书写或者新购买的春联,寄托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

  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

  祭灶果

  南方小年特有的祭灶果,不同的南方地区会有不同形式的祭灶果,祭灶果是一种老幼皆宜的糕点,由麻枣,红白球配上油果、黑白交均糖、芝麻脚骨糖、寸金糖、白麻片、冻米糖组成。沉甸甸的一包祭灶果,用“看看大落落,咬开一包壳”来形容最贴切不过。看着有一大包,但里面每个品种都只有一点点,而且很多品种。

  掸尘

  南方的掸尘,是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习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小年诗词

  《祭灶诗》

  吕蒙正 (宋)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祭灶词》

  范成大 (宋)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祭灶诗词之二——七绝篇》

  苏轼 (宋)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祭灶与邻曲散福》

  陆游 (宋)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小年美文

  《北京的春节》(节选)

  老舍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过去的年》(节选)

  莫言

  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

  那时候我的饭量大得实在是惊人,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

  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比较富庶的人家,则要买来些关东糖供在灶前,其意大概是让即将上天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尝点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也有人说是用关东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这种说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坏话固然是不能说了,但好话不也说不了了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