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秦文化陇上故事之三】探秘朝那湫:黄土高原上的神秘湖泊,竟是伏羲诞生地?

 2025/02/09/ 08:53 来源:新甘肃 李世恩

  被称为“灵湫”的朝那湫,有前、后两湫,分别位于海拔2300—2500米的山顶凹地间,松涛与山风和鸣,云影共水波逍遥,遇旱不减,逢涝不涨,万古如斯,成为黄土高原上罕见的山顶湖泊。前湫约30余亩,形如卧蚕,其深莫测,四周平旷,视野开阔,令人游目骋怀、心旷神怡。后湫距前湫一里许,约20余亩,水边多生红色水草,状如一勾弯月,也似半幅太极,四围百草丰茂,游人罕至。因为两湫地理生态的特殊,当地曾流传着许多诸如“天牛移湫”之类的民间故事,以证明湫渊非自然奇观而是天神所造。

  而这些,只是朝那湫神秘面目的冰山一角。其影响最大也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或者说这一地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具有文明源头的意义。

  远古时期的某一天,有个叫华胥氏的女子采集食物路过一大块水域——雷泽,看见岸边潮湿的泥土上有一双硕大无朋的脚印。谁的脚印能有这么大呢?华胥氏十分好奇,遂踩上去比划大小。不料,这脚刚一踏稳,就有一道青虹自天而降,缠绕其身,她顿觉腹部隐隐动了一下,一种异样的感觉洋溢在她的全身,伴着梦幻般的青虹绕身久久不去。自此,美丽而硕健的华胥氏就有了身孕。母腹中的孩子,一直到十二年后才出生。

△庄浪县朝那湫景区。

  这就是后来被尊奉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因此,人们为感念伏羲的圣德,就将他出生的地方命名为“成纪”。

  那么,华胥氏“履迹有娠”的雷泽又怎能确定是朝那湫呢?《山海经·内东经》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淮南子》等书也有同样的记载。这则文献表明,雷神龙身人头,所居雷泽在吴地之西。学者们进一步认为,神话中的“大人迹”,就是雷神踩过的。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吴西。吴西,即吴岳之西。吴岳,即吴山,又名岳山、汧山,属陇山南段,《尔雅·释山》以为五岳之一,历代帝王皆以为尊而分封祭祀,在今陕西陇县西南。而地处陇山中段的朝那湫,正处在吴山之西,直线距离大约百多公里。那么,在吴西之地的伏羲文化圈,也就是古代概念上的成纪地域内考察,静宁县治平乡有最早设立的汉成纪城遗址,相去不远的秦安县五营乡有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地湾文化遗址,而大地湾第一期文化即仰韶早、中、晚期文化及常山文化早期遗存,被考定为从距今8000年左右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前,正与伏羲时代相当,这足以证明大地湾与汉成纪都是伏羲文化的源头和起始。再以这两个点作为参照系来看,庄浪桃木山上的朝那湫西距汉成纪、西南距大地湾都不过百里之遥,属于同一个小流域内山水相连的文化地理范畴,且是该流域唯一历代有祭祀、典籍有记载的罕见湖泊。由此可断定,朝那湫就是上古时期的雷泽。

△朝那湫的夏季一半诗意美景,一半清凉秘境。

  如果说仅以文献记载的地理方位,按图索骥确定朝那湫就是上古雷泽,还缺少文物实证的话,那么,惊现于北宋的三块《诅楚文》,特别是其中出土于朝那湫的“告大沈久湫文”及其研究成果,则无疑为进一步定案朝那湫系古雷泽提供了第一手物证。

  关于古朝那湫之地,尚存争议,有宁夏彭阳说、隆德说(两县皆属固原),也有甘肃镇原说、庄浪说。当代学者范三畏先生曾著文辨析,足可采信:彭阳虽是汉朝那县,但其湫渊西海子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所示位置不符,且下通乌水(今清水河)而北入黄河,与“出渭”不合;隆德东北有湫渊,但该石出土时,隆德是顺德军之属寨,不隶属渭州;镇原湫渊太阳池,地近泾水之脉中段,与渭河及渭州都无关涉。且明代著名学者、“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平凉人赵时春早有定论:“镇原宋为原州,固原宋为镇戎军,皆与出于渭州之说不合。《天下金石志》谓朝那湫碑在固原者误也。”相比之下,唯有庄浪朝那湫,既是渭河之一源,也属于当时渭州所辖华亭县(前期称仪州)之地,地望相合,且有赵时春《朝那庙碑记》为证:“朝那地界故广,而湫则所在有之。唯华亭县西北五十里湫头山,山最高池,渊泓莫测,旱涝无所增损,且北麓为泾之源,南趾为汭之源,神灵所栖,莫宜于斯。”这个位置,正是现在庄浪朝那湫所在地,无疑为“大沈久湫”石唯一的出土地。

△朝那湫后湫

  华夏民族自远古起,就有对山川等自然神的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而朝那湫因为是孕育了伏羲的古雷泽神圣之地,其地位自然更加尊崇。 秦汉时位列“名山之祀”的朝那湫,具有神圣的宗教地位,即使到明代降格为地方官府和民间的一种信仰习俗,还仍然保留着古祭祀的遗风。基于此,秦汉在国家祭祀礼制上,就将朝那湫列为与黄河、长江、汉水同样地位的四大名川之一,一跃而超过附近的渭水和泾水,成为国家祭祀神水的圣地。到此圣地举行国家祭祀大典,既有代表民族表达缅怀人祖、追溯龙源的祖先崇拜意识,也有代表帝王宣示真龙天子、受命于天的皇权正统思想。

△朝那湫诅楚文一

  所以,在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因秦相张仪欺骗楚国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后,楚怀王怒而发兵攻秦。大战在即,和后来的汉代皇帝一样“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秦惠文王,在积极备战的同时,自然也把战争的成败寄托于神灵,遣其宗祝到名山大川求告。而首选之地,当然非本国丛社大祠朝那湫的大沈久湫神(“大、久”皆为形容词,“沈”同“沉”)莫属。于是,这篇旨在诅咒楚国的“大沈久湫”石刻,在宗祝奉命亲赴朝那湫举行了一系列隆重的祀典后,埋石于湫,冀望“明神殛之”“踣其国家”。这种国家祀典,一直延续到汉代。

△朝那湫诅楚文二

△朝那湫诅楚文三

△朝那湫诅楚文四

  陇山苍茫,渊湫泓碧。当洪荒时期雷泽旁那一双硕大的足迹变成了美丽的传说,当蒙着巫术色彩的“大沈久湫文”石刻只化了数页精美的拓片,数千年岁月风烟散尽,而神奇的朝那湫依然风姿绰约、翩若惊鸿。目前,随着陇东南祖脉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平凉关山(陇山)大景区建设的不断加快,上古雷泽朝那湫将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华夏远古文明的无穷魅力。(作者:李世恩)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