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实干力量 绘就文旅新篇
——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综述
记者 莫亚红
民俗展演、非遗体验、文旅市集……乙巳蛇年春节假期,我市不断丰富文旅供给,推出多场主题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浓浓年味中,市民游客出游消费热情高涨,文旅消费活力足,众多景区和商圈呈现一派“热辣滚烫”景象。
我市聚焦发展全域旅游核心目标,围绕永昌历史文化体验轴、金川科普研学体验轴,创新开发“骊靬文化、镍钴工业、火星基地、御山圣容、紫金花海、金川恐龙”六大优势资源,以新场景、新玩法、新业态不断“解锁”别样山河,从“夏季首选”迈向“四季可游”,从旅游到旅居,将“流量”变成“留量”,让“人气”转化“财气”,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大做强“中国镍都·文明金昌”文旅品牌。
如今,我市旅游产业正蓬勃发展、势头强劲,文旅消费市场“热力十足”,发展溢出效应持续扩大。
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出圈”出彩
一业兴,百业旺。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推动下,我市旅游业持续强劲复苏、优势转变、扩容升级。
这个春节假期,金川西村“民宿+冰雪+旅游”乡村冬季游成了游客们玩冰嬉雪、旅游打卡的目的地,雪地摩托车、狗拉雪橇等多个项目令人乐此不疲,推动了我市乡村新年冰雪文旅热。永昌南坝滑雪场新开辟的野雪道和公园道,众多滑雪爱好者前来探险和挑战。南坝滑雪场抖音直播间粉丝不断增长,消费市场的火爆,正是我市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变“节”为“季”聚人气。2024年,“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逐梦镍都·金昌诗会”精彩纷呈、“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穿越火星·遇见金昌”越野汽摩旅游、“镍都之光”展演华彩绽放、“火星1号基地”成为海内外来金游客寻梦诗和远方的绝佳旅游目的地……众多活动,拉长旅游周期,持续释放“旅游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
——多彩业态聚财气。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围绕传统美食“永昌十八子”,策划推出“永昌十八子”美食节、“赏花海·看长城·走卍字灯·品十八子”等系列活动,大力推介金昌旅游资源,吸引来自全国的网络达人来金昌逛花海、看长城、品美食、看表演、购特产,美食成为金昌又一张文旅名片。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我市共接待旅游人数85.04万人次,同比增长49.3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248.55万元,同比增长61.47%,活动流量变为经济增量正成为一种趋势。
文旅产业加快步伐、优势转变
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我市先后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金昌市支持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保障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加速了文旅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
依托紫金苑夜市、文化街、青泰广场,精心打造“夜游”“夜演”“夜娱”“夜食”等多元消费业态,增加消费场景,增添城市“烟火气”,点亮“夜经济”,释放消费潜力。在发展活跃冰雪游、乡村游、研学游、红色游、工业游等业态方面,根据时节不同,推出“历史文化穿越之旅”“镍都探奇研学自驾游”“红色文化研学游”“生态南坝冰雪游”“金川冬韵冰雪游”等精品线路30余条,8条精品线路入选甘肃省2024年冬春季乡村旅游线路。
过去一年,金昌在文旅建设上屡获殊荣。火星1号基地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市博物馆成功创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金川区双湾镇营盘村成功创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培育了一批具有研发、生产、销售能力的文创企业,推出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40余种。
为做精、做大、做好文旅品牌,我市文旅营销与服务不断创新方法,在强化舆论引导的同时,“用心找方向,用情讲故事,用力入人心”,用不懈努力将金昌的特色旅游打造成为“顶流”。
2024年6月6日,在敦煌举行的“让世界走进河西走廊”专场推介会,金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杜宁让用英文推介金昌:“这里是‘点石成金’的有色金属王国,也是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更是历史文化元素独特的旅游胜地和令人流连忘返的浪漫之城……”让世界看见金昌。我市将城市形象宣传与文旅市场开发相结合,实施一年四季、线上线下、全网联动的营销方案,打出“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组合拳,叫响“中国镍都·文明金昌”旅游品牌。
在多层次文旅推介与合作上,组织参加“三省五地”“四省十二城”“旅行就选C”“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等大型宣传推介活动20多场次,走进北京、广州、重庆、杭州等城市开展旅游推介,赴深圳、广州召开企业对接会,对接东风猛士、良业集团、携程等20多家单位,开展品牌形象宣传。“金昌文旅”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旅游客源市场越来越好。
持续壮大金昌旅游声势,统筹高位推动金昌旅游宣传。“金昌文旅”“畅游金昌”微信、微博和抖音、快手等平台累计发布信息2800余篇(条),总浏览量近1000万次。在《金昌日报》开设“文旅”专版,围绕镍都之光、红色旅游、乡村休闲游、冰雪旅游等策划系列深度报道。一年来,国家级、省级媒体及平台推出重点报道和新媒体作品百余篇(条),在全国各级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助攻下,相关报道总阅读量和评论量屡创新高。
旅游“火”离不开文化“活”。围绕时代主题,聚焦“国之大者”,我市创作推出原创儿童剧《嗨,我是小五》,微短剧《我为西风狂》入选广电总局、文旅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上榜央视频精品微短剧。院线电影《火星计划》顺利杀青。话剧《龙首山下》入选甘肃省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选送多部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参加甘肃省民歌大赛省级赛事,开展《金昌赋》评选征集活动,展示金昌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嗨,我是小五》获甘肃省第二届“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二等奖。
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幸福满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我市举办“陇原儿女心向党·龙腾鼓舞贺新春—幸福金昌”百日百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百团汇演等系列文化活动154场,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超182万人次。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出门即舞台、处处闻歌声”的浓厚文化艺术氛围,全面提升市民音乐嘉年华、紫金花海歌会、新年音乐会等群文品牌影响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实施文化场馆走出去行动,开展“畅享夏季·精彩无限”文化惠民活动,组织文化活动、文艺演出进景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公益性文化巡演、戏曲进乡村进校园、书画进基层、图书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340场次,服务群众43万人次。献礼祖国华诞,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100余场次。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文脉悠远,与古为新。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市实施永昌县钟鼓楼保护修缮等工程4个,编制长城保护修缮等项目计划8个,文物保护走深走实,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加强与敦煌研究院合作,联合开展学术课题研究。举办非遗年货节等主题特色非遗活动,对重点非遗项目实施抢救性记录和系统性保护工程。举办社火秧歌闹新春活动,常态化开展木偶、皮影等宣传展示活动,组织非遗项目进景区,塑造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新亮点。
在近期公布的甘肃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我市申报的民间文学类“永昌民间故事”、传统戏剧类“永昌小戏”、曲艺类“金川小曲”等7项非遗项目成功入选,至此,我市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加至19项。
“龙首之眼”特富矿入选全国100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市博物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二级馆。2024年,市博物馆举办沙井文化发现100周年宣传周活动,《旷野牧歌—沙井文化发现100周年纪念展》入选2024年度甘肃省“博物馆里读中国—文物里的甘肃故事”主题展览。与此同时,我市加强与敦煌研究院合作,联合开展学术课题研究,加快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实现从“流量”到“留量”、从“网红”到“长红”,不断叫响金昌特色文旅品牌,才能高标准打造“两山”理念实践地,高质量答好全域全季旅游的金昌“答卷”。
实干铸辉煌,勤奋谱华章。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将以实干之姿,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争当排头、勇做先锋,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继续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11日金昌市举办2025年国有企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
- 2025年02月11日金昌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 2025年02月10日【图片新闻】春节期间金昌市冰雪旅游项目持续升温
- 2025年02月10日金昌市2025年社火秧歌闹新春活动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