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陇原答卷
——我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张燕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久久为功推进美丽甘肃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夯实生态根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绿色发展 筑牢西部生态屏障
过去一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四强”行动为引领,深耕“五量”文章,深入推进“三抓三促”“引大引强引头部”“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聚焦“八个加力推进”要求,通过扎实开展“七大标志性战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愈发坚实。
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常态长效监管,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提前2年完成了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的目标任务。这一系列亮眼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我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也为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了甘肃力量。2022年、2023年,我省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这是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肯定。
污染防治 守护蓝天白云碧水净土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狠抓任务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巩固消劣成效行动、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等三大行动齐头并进,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为扎实整改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印发实施了专项整改和工作提升方案,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每季度召开生态环境质量调度会议,确保压力传导到位,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在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我省通过定期调度研判、强化督导帮扶等措施,督促环境质量反弹市州限期整改。同时,出台《甘肃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投入巨资实施钢铁、水泥行业项目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全省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我省还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推进噪声污染防治,试点开展宁静小区建设,全力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宁静的生活环境。
在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我省持续加大投入,累计建设改造污水管网2199公里,完成93座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提标改造工作。同时,划定16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确保水质达标率达到100%。54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18个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达到“长治久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也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要求。黄河临夏段获评全国美丽河湖,成为全省水环境治理的典范。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我省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大量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并对已纳入“名录”地块实施重点监管。同时,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增完成多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在固体废物监管方面,建成固体废物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系统,实现对1.9万家企业的危险废物全过程数智化监管。此外,还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加快“无废”系列创建步伐,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显著提升。
各地齐发力 共绘生态文明新画卷
张掖:筑牢生态屏障 擦亮绿色底色

张掖大野口秋景。秦万寿
张掖市印发《张掖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一总两分”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守护2024”祁连山专项检查行动,签订《张掖市海北州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协议》,建立区域联防共治合作新机制。
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方面,张掖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六大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79%,各项指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全市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土壤环境安全稳定。
同时,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完成项目环评审批180个,争取到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14262.5万元,安排实施46个项目。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签约入库省外投资项目18项,落实到位资金10亿元。积极推进“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创建,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总值达到2331.28亿元。
酒泉:压实责任 推进美丽酒泉建设

酒泉金山湖。
酒泉市出台《全面推进美丽酒泉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组织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等会议,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酒泉紧盯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4类污染源,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年度淘汰任务,开展扬尘精细化管控,划定柴油货车绕行路线。优良天数达306天,空气质量实现监测有史以来最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持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排查,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深化再生水循环利用。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达到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率先完成涉危单位物联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以上。
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方面,酒泉市扎实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同时,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监管,完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创建,坚决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完成大量造林、草原修复和沙化土地治理任务。
天水:向绿而行 绘就青山绿水新画卷

天水麦积山。王明辉
天水市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在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天水扎实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借助科技力量,利用无人机、走航车、激光雷达扫描等技术进行污染物溯源分析,精准治污。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建成区内散煤用户洁净煤置换,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各部门协同发力,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完成餐饮门店油烟净化设施改造,划定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区域,开展宣传和巡查值守,避免重污染天气发生。2024年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3%,达到历史最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6.3%。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天水市扎实开展地表水、地下水达标治理和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制定出台《天水市渭河流域生态保护条例》。加速推进源头治理,完成重点镇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和水域生态修复工程,新建雨水和污水管网,降低污水处理负荷,开展排水专项检查,整治清净下水。新建、改扩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和入河排污口。强化涉水企业监管,开展水环境质量形势分析和加密监测,排查涉水企业和污水处理设施,会同平凉市开展跨界流域联防联控。巩固提升水源保护成效,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保障饮用水安全。2024年,17个国、省控断面均达到考核要求,9个国控断面中5个断面达到Ⅱ类水质,8个省控断面中6个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55个水源地水质稳定,6个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达标。
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天水市围绕五大类固体废物管控、处理、利用全力推进,完成“十四五”目标建设指标33项、四大体系建设任务29项、项目建设25个。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形成“无废城市”建设局面。全链条统筹推进,创建绿色工厂和园区,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强化农业固废管理,推进城乡垃圾分类治理,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强化危险废物监管能力建设,开展专项行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开展九个“无废城市细胞”示范创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庆阳:“八大行动” 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庆阳南湖公园。张应君
为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庆阳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并实施“八大行动”。
在绿色发展方面,聚力打造多条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链,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更新“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成果,推进各领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建设绿色园区2个,建成省级绿色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2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
在污染防治方面,紧盯各类污染源,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与周边地区签署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跨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机制。2024年,实施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安装空气质量监测、喷淋抑尘设备,整治入河排污口,实现清洁村庄全覆盖。
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按照“四道防线”治理保护模式,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1平方公里。
在生态修复方面,推进林草湿荒一体化修复治理等重点项目,发展林下经济,推进矿山复绿行动,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年内完成大量人工造林、森林抚育、补植补造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任务,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60.63%。
在国土绿化方面,开展多项专项工作,谋划“三北”工程重点项目,规划总投资16.96亿元。全市已建成瞭望塔、视频监控、防火码、防火检查站等设施。
在治水兴水方面,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及“双控”制度,开展取水用水问题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治理河长、新建堤防护岸。
在防沙治沙方面,立足抵御毛乌素沙地南侵使命,谋划重点项目纳入国家“三北”六期总体规划,与周边地区签署联防联治合作协议,联合谋划项目,综合治理沙化土地41万亩。
在环境安全方面,深入开展专项行动,采取交叉执法、线索督办等措施,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排查环境隐患问题,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督促企业落实环保责任,提升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甘南:保护优先 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

甘南草原。雷本立
甘南州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精准治污方面,紧盯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污染物变化趋势,开展督查和突击检查,全州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一。与多个地区签订水源生态补偿协议和联席会议机制,完成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工作,各类水体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建立尾矿库环境管理和历史遗留固体废物“一点一册”台账,完成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
在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方面,投入资金建成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开展监测资质认证。配备执法装备,深入开展环境交叉执法和“大练兵”活动,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环境举报案件办结率达到100%,州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被评定为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完成环境执法人员“双向持证”上岗考核,全州环境执法出动人次、执法记录上传率全省第一。
在深化改革方面,甘南州生态环境局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产业绿色转型。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三线一单”成果运用,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提高环评审批效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登记备案全程网办率达到100%,不见面审批率达到98%。开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综合业务大练兵方面,紧扣多个专题,组织开展全州生态环境系统综合业务能力提升大练兵活动,干部职工履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获得全省“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优秀组织单位奖,多名同志获个人奖项。
在生态环境项目方面,2024年争取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1.34亿元,实施生态保护项目38个,资金额同比增加30%;谋划储备项目16个,总投资5.6亿元,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资金保障。
结语
展望未来,再谱新篇。
2025年,我省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新的征程中,全省将不断探索创新,加强区域合作,深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甘肃,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12日瓜州:筑牢草原生态安全屏障
- 2025年02月11日民乐绿色生态引领建设“零碳城市”
- 2025年02月10日嘉峪关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展现高颜值与好气质
- 2025年02月10日【建设美丽甘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陇原实践厅局(部门)探索】共绘蓝天白云新画卷 兰州市春节期间空气质量专家咨询会集思广益献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