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 产业奖补助增收 乡村焕发新活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2024年市级平凉红牛特色产业强镇大秦回族乡、草峰镇各奖励奖牌一面、奖补资金25万元;
2024年市级养牛专业村大寨乡童咀村、西阳乡唐湾村、峡门乡颉岭村、大秦乡东九村、大秦乡梁西村各奖励奖牌一面、奖补资金10万元;
2024年崆峒区平凉红牛繁育场共奖补8家,奖补资金388.8万元……
2月11日上午,平凉市崆峒区绿地广场人头攒动,平凉红牛扩繁增量十条政策措施奖补资金发放仪式正在火热进行,崆峒区众多产业强镇、专业养牛村、延链企业和平凉红牛养殖大户获得了奖牌和资金,现场共发放奖补资金865万元。
“去年,在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提升平凉红牛品质,并通过平凉红牛商标市场影响力打开了市场。今天获得了5.2万元奖补资金,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领到奖补资金的草峰镇金皓牧业负责人王峰激动地说:“产业奖补犹如‘及时雨’,我正在积极注册商标,要努力将金皓牧业的平凉红牛产品打造成品牌经济。”
得益于产业奖补政策,崆峒区越来越多的群众解决了产业发展难题,提高了收入,发展信心也越来越足。
崆峒区大秦乡农光旅互补生态产业园肉牛养殖小区负责人董儿黎获得了全场最高奖补资金79.7万元。他说:“这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我要把这笔资金用于扩大养殖规模和提升养殖技术上,努力把红牛产业做大做强!”
2024年,崆峒区制定出台平凉红牛全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平凉红牛扩繁增量十条政策措施等牛产业发展激励政策,聚焦规模养殖、增量扩群、品种培育、饲草供应、品牌营销等多个方面,通过“真金白银”的奖励补贴,助推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规模养殖方面,崆峒区对培育创建的市级平凉红牛特色产业强镇、养牛专业村、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分别进行奖补;
在增量扩群方面,激励养殖户外购平凉红牛,落实“见犊补母”政策;对新建的平凉红牛养殖场和在现有规模场(小区)养殖平凉红牛的进行不同金额奖补;
在品种培育方面,对平凉红牛核心育种群基础母牛进行补贴保护,每年每头补助资金2000元,免费为全区肉牛养殖场(户)提供平凉红牛冻精及冻配改良服务……
“去年,区里整合各类奖补资金4200万元,补贴平凉红牛3675头,完成见犊补母150头、冻配改良肉牛4.5万头,培育市级万头产业强镇2个、千头养牛专业村5个,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肉牛饲养量达27.33万头。”崆峒区畜牧兽医局局长朱洪力说。
近年来,崆峒区深入实施“万千百十”养牛工程、产业奖补政策,加快推进平凉红牛扩量提质延链增效,不断激发广大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养殖积极性,全区平凉红牛全产业链产值达87.5亿元,农民人均牛产业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9%,平凉红牛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随着一个个平凉红牛肉牛养殖红利的释放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平凉红牛产业正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朱洪力说,“我们将不断激励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壮大养殖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集群规模,使平凉红牛产业焕发新活力,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23日【强工业 提质效】“制造”变“智造” 产业再升级——玉门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2025年02月21日张家川县 樱桃产业奏响“花繁果初”新序章
- 2025年02月21日规模带动促发展——灵台县发展平凉红牛产业观察
- 2025年02月20日渭源: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