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王维平 凌云飞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并对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找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路径,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含义
按照马克思唯物史观原理,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人的首创精神使得人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历史。思想革命引发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引发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引发产业革命。正如恩格斯所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而科学要通过技术中介,最终要通过产业发展给人类创造物质产品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
创新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对自身的认知与行为优化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科技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即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或者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和新的工艺流程,或者对现有的产品、服务或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由此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科技创新是“源头活水”,主要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为产业升级提供全新工具,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产业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市场规模、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组织模式等手段,不断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产业创新则能够反哺科技创新,在巨大的市场里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空间,在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两者深度融合、共生共进,对进一步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强力驱动新质生产力实现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内在关联
首先,科技创新为产业创新提供根本动力。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头,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能带领产业实现重大变革,特别是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出现,无一例外为产业创新提供强大支撑带来澎湃动力发生巨大变化。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推动大机器生产彻底取代了手工劳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二战以后信息技术的崛起引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当前正发生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引领着全球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为产业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推动了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开辟了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引领产业工艺流程、技术水平、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技术、人才、资本等全面联通,创新技术实现多场景赋能,促使产生乘数效应。
其次,产业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牵引。产业创新的需求激发着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牵引。关键核心技术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的强大需要关键核心技术的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往往具有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特点,必须增强产业创新的需求牵引力,提升科技创新的产业转化率。我国市场需求巨大、应用场景丰富、反馈支撑强劲,产业结构性变革、瓶颈技术“卡脖子”、潜在市场需求等,不断催生出新的科技创新需求。产业创新还具有对科技创新的“反哺作用”,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再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必须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动和引领着产业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升级,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产业创新则能够反哺科技创新,在巨大的市场里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空间,在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两者深度融合、共生共进,对进一步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路径
推进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科学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坚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国产大飞机等装备迅猛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支柱产业正迅速崛起,这对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积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创新需要平台支撑,需要体制机制的配套,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是创新的主阵地,必须紧紧依托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这些年,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成果丰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高技术制造业充分体现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注重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让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通道,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促进科技和产业创新的融合。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我们以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要素,以产业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进一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3年03月22日【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上好特岗教师入职第一课
- 2021年03月25日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报告会走进校园
- 2021年03月24日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报告会走进科技系统
- 2020年07月15日“全国两会精神进高校宣讲报告会”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 严纯华作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