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山丹:春来新苗起 从“芯”迎“薯”光

 2025/03/19/ 10:36 来源:张掖日报 记者 陈 海 王 将 岳永舜

山丹:春来新苗起 从“芯”迎“薯”光

  张掖日报记者 陈 海 王 将 岳永舜

  眼下,正是育苗培株的关键时节。在山丹县正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植物组培中心和天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忙着培育、转接、扩繁马铃薯脱毒苗,为春耕春播培育优质种苗,一株株绿意盎然的幼苗在组培盒里生根、发芽、出苗、成长、分离……

  “一瓶扩繁4盒,每盒60余株。以前扩繁用瓶子,不封口,组培速度慢。去年新建马铃薯脱毒组培创新平台,使用全自动灌装机,灭菌效果好、工作效率高,一天可培育14万株马铃薯脱毒苗。”该公司植物组培中心主任杨小红细数创新平台的好处:全自动生产线、密闭封口、恒温培养,既保温又防病菌感染,以前苗子感染率4%,现在感染率降低到1%。

  “现有3间转接苗室、7间培养室,20个人每人每天转接苗120盒。培养室一次性可放500万株。如今采取自然光的方式进行培育,25天苗就长得和盒子一样高,大概10至12厘米。”公司副总经理赵恩天表示,今年公司培育2000万例马铃薯原原种,大约种植4000亩地,能产原种1.2万吨。除满足本地农户和种植基地的需求,还发往新疆等地。

  立足山丹区域实际,不断创新发展的正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马铃薯脱毒苗组培、马铃薯种薯繁育和马铃薯大田种植、储藏以及销售,建成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2万亩以上,每年与种植大户签订种植合同100多份。常年与中国(百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上好佳食品有限公司、武威达利园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5万吨以上,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示范基地辐射延伸至甘肃永昌、河南、广州等地。“为顺应市场需求,拓宽发展空间,该公司流转清泉镇东街村五社耕地130亩,规划建设山丹县城东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计划投资4800万元,新建物流仓库气调恒温库、休闲观光采摘园、花卉观光园、科技育苗园、钓鱼餐饮娱乐园等。”赵恩天介绍,目前物流仓库已建成,其它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1000万元以上,实现利税200万元以上。

  同样培育马铃薯脱毒苗的天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也是一派忙碌景象,有的在培养基设备中培育新苗、有的观察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长情况、有的在显微镜下进行组培苗分离、移植、扩繁。“先洗盒进行高温灭菌,然后机器分装、冷却、组培苗快繁、最后放进苗室自然生长,20至25天后出苗。湿度保持在60%,温度控制在18度至25度之间。”该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蔺瑾告诉记者,公司有8间接种室,一次性可容纳40人育苗,目前30人在岗育苗,今年计划培育2000万株马铃薯脱毒苗。

  近年来,山丹县加快马铃薯现代化、科技化、产业化发展,推进马铃薯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扶持山丹县正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马铃薯种子繁育企业对组培能力进行提升,购置自动化组培苗培养基罐装设备和封口设备,大大提升接苗速度,降低人工成本,使组培苗生产能力从项目实施前的5300万株提高到6700万株,原原种生产能力从8000万粒提高到1亿粒,为24万亩商品薯生产提供充足原种。扶持山丹县芋兴粉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马铃薯全粉生产线1条、原料库1座、商品库1座、污水处理塔1座,使马铃薯全粉加工能力由原来的1万吨提高到了2万吨,解决该县10万吨鲜薯加工问题。目前,全县5家种薯繁育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年生产组培苗能力大大提升,为大面积种植商品马铃薯提供优质种薯。马铃薯产业不仅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更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和解决群众就业的“增收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