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织全民阅读“经纬线” 打造书香社会“强磁场”
——甘肃省武威市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调研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田野
“全民阅读需要倡导,书香社会的氛围更需要营造。”甘肃省武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林艳军对书香社会建设有着深刻认识,“我们努力建设这些的目的,不求群众通过阅读,一下子能掌握多少知识。只要能激发群众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让群众想读书的时候就近有书读,我们的初衷也就实现了。”
这些年,武威市在书香社会建设中做出了怎样的实践?又如何让全民阅读在基层有载体、有内容、有亮点,实现服务精准化?如何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林艳军口中努力建设的又是什么?
初春时节,《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武威市调研采访时发现,武威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打造“全民阅读、书城不夜”品牌活动为抓手,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农家书屋、城市书房、数字阅览设施等,通过常态化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富有特色的主题阅读活动,构造出涵育良好阅读风尚的“强磁场”,全市人民群众的阅读热情不断被激发,一座阅读之城、书香之城出现在河西走廊,氤氲书香正日益滋润着凉州大地。

3月11日晚,武威市图书馆公共阅览区,读者在浓浓书香中阅读学习。
强基础 建阵地
提供书香社会“硬支撑”
在武威,谈及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话题,首先得从2020年元旦开馆的武威市图书馆开启。这座建筑总面积2.1万余平方米的“城市文化会客厅”,以及馆藏的30.76万册纸质图书和58.8万册电子图书资源,共同构成了当地书香社会建设的“硬支撑”。
武威市图书馆馆长杨红霞告诉记者,开馆以来,武威市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255万人次,图书流动量达64.1万余册次,免费办理读者借阅证2.7万余张。同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自主创新等方式,累计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推广活动800多场次,直接参与读者40余万人次。“特别是去年,全年累计接待读者66万余人次,单日进馆读者最高达到5400多人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如果单独看这组数据,确实说明不了什么。但对比武威市常住人口数据,这组数据就可反映出武威市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浓厚氛围的卓越成效。根据《2023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2.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60万人。
踏入武威市图书馆,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大厅内,图书检索机、自助办证机、图书杀菌机、电子阅读屏、自助借还机等智能设备,由外而内有序排列在大厅两侧。开放式藏书区、公共阅览区、数字阅览室、亲子阅览室、视障人群阅览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11个功能区科学合理分布在每一层。
“图书检索机支持快速定位图书位置,使用率相对较高。读者进入馆内,通过检索机就能准确知道想借阅的书在哪个位置。自助借还机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为读者实现高效借还服务,比以前的人工服务要方便快捷。”武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张菊萍介绍,馆里办证、查询、借还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精准化、便民化、高效化的阅读服务举措,不但有效提升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也使武威市图书馆成为每一个武威人心中的文化地标。
“每天送完孩子,我都会来这阅读学习,比在家里看书效果好,也不用被各种琐事打扰,感觉既宁静又踏实。”正在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读者贺文君说。
22岁的刘永凯是国铁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物流中心的职工,平常在嘉峪关上班,每次休假就会回到武威。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威人,这座图书馆改变了他对家乡的印象。“图书馆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刘永凯告诉记者,每次回家休假期间,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会骑着电动车来这里,给自己充充电。
读者进来了,服务“出去”了。自开馆伊始,武威市就在全省创造性实施了为期5年的全民阅读“双百”工程——5年设立100个流动图书站(分馆),优化阅读空间;每年开展100场(次)以上阅读推广和社教活动。杨红霞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武威市图书馆已在全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学校、乡镇(街道)、军营警营等建成分馆10个、流动图书站76个,共配备各类图书4.1万余册。“到今年底,一定能完成目标。”
优服务 拓维度
“书城不夜”现新景
“灯火辉煌不夜天,书声琅琅甲秦陇。”在武威,热爱读书的传统自古有之。迄今已有588年历史的武威文庙,保存着古代大量文人墨客留下来的牌匾。其中,一块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由当地12位“乡国学弟子”敬献,镌刻“書城不夜”的黑底金字匾,彰显着武威教学开明、学风鼎盛,学子们珍惜时光、刻苦读书的历史传承。
如今,这块匾额经过复制,被悬挂在武威市图书馆公共阅览区内。在杨红霞看来,这块匾不仅是武威市图书馆开展夜间阅读服务的标识,更是当地“阅读不打烊”的具象化表达。“我们在每周二至周五白天提供借阅服务的基础上,专门增设了夜间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读者夜间阅读学习的需求。”
“我们的夜间服务每天3个小时,从晚上7点到10点。此外,还开辟了全年对读者免费开放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张菊萍补充道,两项工作从开馆就有,一直延续至今。
当夜幕降临,图书馆的灯光在河西走廊的晚风中温暖闪烁。为一探“书城不夜”,记者再次来到武威市图书馆,只见二楼的公共阅览区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灯光如昼,除了翻书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其他动静。
家住图书馆附近的刘海睿正在上六年级,每天晚上吃过晚饭,他都会准时到图书馆写作业,有时写完作业还会找本喜欢的书读一阵子,直到图书馆闭馆才回家。他告诉记者,图书馆既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又有舒适的环境,不论是在这里写作业还是看书,效率都挺高。
坐在一旁的刘海睿妈妈每次陪孩子来图书馆,都会从书架上找一本书看。“我觉得孩子也在影响着我,在这儿也不好意思玩手机了。”她告诉记者,图书馆为孩子的读书学习营造了良好氛围,能让家长有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提供更高质量的陪伴,也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回归纸质阅读,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二楼的公共阅览区一样,一楼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里,6张可供阅读学习的桌子坐满了专心复习备考或阅读的人。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张国溶坐在最西边的一张圆桌前,捧着一本《平凡的世界》读得津津有味,桌上放着她备考甘肃省2025年公务员考试的复习资料。这段时间,她是这里的常客,每天晚上都会坐最后一班公交车返回租住的房子。她告诉记者:“我每天晚上都会来这儿学习,偶尔觉得累了,也会找几本喜欢的书看一看。这里环境、氛围、服务都挺好的。”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为了让文化建设的民生答卷有“厚度”、有“温度”,武威市坚持从办好人民群众“身边事”的角度出发,专门开通了图书馆夜班公交3、4专线,并根据客流变化及时调整运营时间,以方便读者夜间往返。
保存量 找增量
续写文化建设新答卷
这两年,武威市在保障存量阅读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努力追求阅读群体的增量扩充,通过不断夯实阅读阵地基础,加大阅读资源供给力度,让阅读触手可及。2024年,为进一步延伸阅读服务半径,武威市在市区人口相对密集的武威文庙广场和凉州植物园中心广场建成投用24小时智慧城市书房两座,在市区两个较大的商业综合体投用两组24小时自助智能书柜。
自助智能书柜、阅览桌椅、台灯、空调、无线网络……走入城市书房,这里环境雅致,藏书丰富,设施齐全。入口处的玻璃门上,醒目张贴着《办证及借阅指南》,读者可以线上线下免费办理借阅手续和享受阅读服务。记者现场体验了5种借阅方式,从刷证进门,到使用居民身份证、电子借阅证二维码、人脸识别、指纹、实体读者证完成借阅,总共用时不到3分钟。
“城市书房和24小时自助智能书柜的图书资源,与市图书馆之间可以实现通借通还,全年免费开放借阅,全过程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杨红霞说。
武威市图书馆提供的数据显示,两座城市书房自去年12月建成投用,截至今年3月10日,累计入馆读者4228人次,实现图书借阅2204册次。
在凉州区文海路的上影国际影城,服务台对面的一块空地上,三组木制书架靠墙依次排开,各类图书整整齐齐地摆满了每一层,给人一种一半书香、一半光影的感觉。“‘书香武威’——市民读书角”的招牌摆在书架顶层的醒目位置,在绿植的点缀下更显温馨。
影城负责人王军锋是一名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的退役军人。他观察发现,自从有了这个读书角,很多等待观影的群众都会走过来挑一本书翻一翻。特别是有些带孩子来看电影的家长,孩子进去看电影了,他们在外边等候时都会从书架上找一本书读一读。“这里原来是一块空地。去年宣传部门主动上门对接,说明来意后,我便一口答应了下来,这是个好事。”王军锋认为,书香社会建设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像这样的点如果越来越多,肯定是有益的。
记者随机从书架上抽下几本书,被反复翻阅的痕迹清晰可见。
像这样的读书角,目前在凉州区5家城区电影院实现了全覆盖,共投放各类图书3600多册,由武威市新华书店和市图书馆共同承担图书配送任务。凉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永龙介绍,每个读书角图书的数量、种类都不同。“我们每半年都会组织一次全方位的轮换,对期刊也会定期进行补充更新。”
武威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卫强说:“这些书均由我们无偿提供和配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助推‘书香武威’氛围更加浓厚。同时,这也是我们积极参与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图书发行与借阅服务无缝对接的实际举措之一。”
融阵地 探新路
补位“书香武威”建设
书香社会建设,广大乡村地区也是重点。兼备“小快灵”特色的基层文化阵地,不仅让党和国家的文化“红利”直接惠及武威广大农村群众,更在“书香武威”建设中发挥了非常显著的补位作用。
位于武威城郊的凉州区金沙镇,过去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种植为主的乡镇,现在即将与城区连成片。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当地坚持以乡村文化振兴带动和支撑乡村振兴,通过农家书屋+图书馆分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合基层理论宣讲,将乡村阅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开展乡村阅读,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基层文化阵地的基础上,从乡村青少年学生入手。比如,可以通过开展亲子阅读、小手拉大手共读等活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积分激励,带动和影响更多家长参与到阅读中来。这样的活动我们每个村一年至少能开展七八次。”在金沙镇农家书屋,镇党委宣传委员高晓晖介绍,金沙镇有1个镇级农家书屋和9个村级农家书屋。“这个镇级农家书屋也是凉州区图书馆金沙镇分馆,共有图书3500多册。”
农村群众因各种因素影响,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不高,推广乡村阅读存在难度。“要破除这种制约,还得从家长身上下功夫,家长首先得接受阅读。”金沙镇文化馆馆长张镇堂是当地的乡村阅读推广人,他结合自己陪孩子阅读的经历说道,“阅读对青少年儿童的思维提升,以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只要有别的家长来,我都会分享这种观念。”
位于武威市区南部的凉州区东大街南苑社区,是2015年在原南苑村的基础上组建设立的。东大街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生泉介绍,南苑社区现在还剩两个村民小组,其他都已转成城镇居民。2023年12月,南苑社区对原有的农家书屋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与凉州区图书馆南苑社区分馆进行有机融合。
走进南苑社区农家书屋,开放式书架整齐排列,图书分类清晰,桌椅一尘不染,电子借阅终端依墙而立,4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书香氤氲。“我们配有两名社区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书屋的日常管理。书屋年平均接纳读者有500余人次,图书外借量300册次。”社区党委书记张庆庆介绍,为让更多的人走进书屋、爱上阅读,切实做到“屋”尽其用,社区每年都会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同时,还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丰富阅读内容,为辖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云阅读服务。
“我们还组建了一支全民阅读宣传宣讲队伍,覆盖辖区居民楼院各个角落。”张庆庆一边说着,一边指向与书屋仅隔一条马路的凉州区南关小学,“每天下午一放学,离家近的学生都会主动来书屋读书学习,这里经常坐得满满的”。
记者梳理发现,全力推进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开发全民阅读新兴业态、积极打造特色阅读品牌活动、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深化全民阅读宣传推广,是武威市全民阅读工作呈现出的主要特点。特别是武威市通过安排专项资金、加强政策扶持、将“书香武威”建设任务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等具体举措,切实把促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武威”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今日快评
“书城不夜”点亮精神灯塔
□田野
全民阅读的根基在于构建毛细血管式的阅读网络。甘肃省武威市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构建起的全民覆盖、全龄受益、普惠高效的全民阅读促进体系,通过“嵌入式”布局,让阅读从“要你读书”悄然变为“我要读书”的有力实践,如春风化雨般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在武威的书香地图上,每个细节都浸润着以人为本的情怀,无不彰显着文化建设的“厚度”与“温度”。流动图书站、智慧城市书房、读书角的建设,让优质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实现了直达基层。这种“滴灌式”供给服务,构建起的不仅是“阅读+”生态系统,更体现了文化资源从“标准化供给”到“精准化使用”的转变。
阅读是一粒种子,得种进人民群众火热生活的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覆盖城乡、实用便利、服务高效的全民阅读设施和高质量的阅读保障,是书香社会建设硕果累累的重要基础。武威的探索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提供了参考: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让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变得更加具体;二是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以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以阅读赋能“新农人”培育。
武威的阅读故事启示我们,当阅读成为内在基因,文化自信便会化作发展的底气。全民阅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城市软实力跃升的基石。当每个角落都亮起阅读的灯火,当每颗心灵都浸润书香,便能在现代化征程中找到最深沉的力量——对知识的渴求,对文明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书香社会的生动注脚,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温暖底色。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6日向绿而行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武威市大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行动
- 2025年03月21日武威市诚邀高校学子来武创业就业
- 2025年03月20日武威市积极开展曝光问题产品清查整治行动
- 2025年03月20日武威市设立志愿服务站助力“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