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信仰之路
——“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2025年甘肃省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启动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佳睿
3月30日上午,“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2025年甘肃省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兰州举行,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公安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共同举办。
活动围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两当兵变、兰州战役、血战高台、会宁会师等主题,在兰州、张掖、白银、庆阳、陇南打造了5条示范线路,5地的2500余名学生在启动仪式结束后同步开展徒步拉练、红歌联唱、党史问答、祭奠瞻仰、参观体验等活动,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示范线路活动进行的同时,还推出了线上大型网络思政课《永远不会忘记》,邀请党史专家和思政名师进行讲述。
启动仪式上,为参加兰州示范线路活动的16所学校授予“红色传承先锋队”旗帜,来自兰州市的300余名师生参加了随即开展的兰州示范线路活动。
随着冲锋号的吹响,师生们出发了!
开展思政“大实训”
兰州示范线路全程7.5公里,从兰州战役沈家岭战场遗址纪念广场出发,经过第一战壕、第二战壕、沈家岭战斗陈列馆、沈家岭战斗烈士纪念亭、小白杨哨所,最终到达兰州烈士陵园。
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一学生秦艺菲是她所在学校的旗手。行走在早晨的山路上,空气里的寒意还未消散,她手执旗帜走在队伍的最前头,“虽然举着旗子的手很冷,但一想到当年革命战士在这里面临更加艰苦的条件,依然顽强抗敌、保家卫国,我心中就有了力量。”
在兰州烈士陵园,当每个人蹲下身来,悉心地擦拭墓碑时,仿佛在与烈士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秦艺菲说:“我在擦拭墓碑时,看到这位烈士享年66岁,我在心里向他诉说着今天的中国是怎样的和平与繁荣。”
兰州市第十九中学初一学生郭涵的家长闫红梅也随队参加了活动:“我觉得活动可以全方位地锤炼孩子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
队伍行走在山路上,当地村民频频投去赞许的目光。沈家岭村村民、83岁的李厚安说:“我一直生活在这个村子里,我知道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怎样艰苦的战斗,所以我格外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也时常会给孙辈讲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今天,看到有这么多学生重走来时路,我觉得这非常有意义。”
甘肃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副队长朱鹏越说:“当我在擦拭墓碑时,脑海中浮现出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时的画面,我真切地触碰到了这段历史,也感受到了心与心的联结。今天我和国旗护卫队的同学一起来到这里,我相信我们会以更强的凝聚力去完成未来每一次的护旗任务。”
讲好思政“大课堂”
此次活动创新授课模式,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将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生动活泼地传递给青少年群体,有力提升思政教育质效。
线上,同步开讲的大型网络思政公开课《永远不会忘记》,通过主持人和党史专家、思政名师示范线路活动现场连线,讲述党史故事、分享德育案例。课程实况在相关部门融媒体平台、新甘肃、奔流新闻以及全省各市州、县区融媒体中心共113个平台同步直播,观看总人数超1324.6万人次,直播间点赞量达350.5万人次。
“今天举行启动仪式的地方是沈家岭战役的旧址,沈家岭战役在解放兰州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贾玉婷在公开课中讲道,1949年8月25日拂晓,第一野战军主力向兰州守敌发起总攻。在整个兰州战役中,沈家岭战斗异常惨烈。沈家岭被称为“兰州锁钥”,是国民党防守的主阵地,攻克沈家岭,就可居高临下夺取华林山,直通兰州西关,控制黄河大桥,截断国民党守军的唯一退路,全歼兰州之敌。经过一天的激战,解放军于26日先后控制黄河铁桥,占领黄河北岸的白塔山,全歼城内残敌,兰州宣告解放。
担负沈家岭主攻任务的是第一野战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团长王学礼在激战中壮烈牺牲。在王学礼等烈士牺牲纪念地,讲解员柴亭宇讲道:“团长王学礼组织团机关干部投入战斗,以‘人在阵地在’的精神,打退了敌人十多次的反扑。机枪二连射手张锡文用脊背当枪架,把重机枪顶在背上让副班长射击,一口气打了八百发子弹;一名排长半截身子钻进敌人的机枪工事,头部、肩部多处刀伤,牺牲时手里仍端着那把雪亮的刺刀;二连连长李应邦用坚毅宽厚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用生命开辟胜利的道路;团长王学礼被弹片击中,血洒沈家岭,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经过30多次的冲锋,最终将胜利的红旗插在了山头之上。”
途中,共有十余位讲解员在不同的点位开展英模人物典型宣讲和革命精神案例教学,学生们边走边听,红色基因在共情共鸣中根植青少年心灵。兰州战役纪念馆讲解员魏婷说:“近年来,来这里瞻仰革命烈士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完全用步行将这些纪念旧址串联在一起,相信学生们的感悟会更丰富、更深刻。”
在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政课教师代表。他们和学生一起重走信仰之路,不断思考怎样把所见所闻融入思政课堂。兰州市第四中学的思政课教师张化斌说:“路上所见所闻所感都会成为我们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思政教育是生动又全面的。”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我们要多措并举讲好大思政课,像今天我们举办的这场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近年来,我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推动思政教师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形成了‘高校专家+中小学教师+社会力量’的协作模式。”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校长陈继兵介绍道。
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思量,用行动传承。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告诉学生:课本上的“家国情怀”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脚下这片土地沉淀的热血;试卷里的“奋斗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是长征路上草鞋踏出的永恒印记。学生代表、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许启诺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责无旁贷,要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沿着长征的道路奋勇前行。”
本次活动从3月25日至4月5日在全省各地展开,依托我省82项革命纪念设施和28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86条红色实训线路,组织青少年学生用脚步丈量信仰之路,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2年04月02日【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期间气温回升!未来五天甘肃大部天气晴好
- 2021年03月30日兰州市举行“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中小学生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