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为"悦己"买单在兰州悄然兴起!"情绪消费":年轻人的快乐账单

 2025/04/01/ 08:32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何怡璇 见习记者 杨洁

为“悦己”买单在我市悄然兴起——

“情绪消费”:年轻人的快乐账单

演唱会周边商品吸引消费者买单

  22时,26岁的互联网从业者王悦在手机上下单了一款售价19.9元的“捏捏乐”解压玩具,这是她本月购买的第5件情绪类商品。王悦的购物车记录显示,解压玩具、助眠香薰等类型的产品占据了她一半以上的消费。王悦并不是个例。随着消费理念的迭代,“情绪价值”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关键词。从传统的“实用主义”到如今的“情感共鸣”,大众消费者的需求正悄然转变,催生了一系列以解压、治愈、社交为核心的新消费热点。

  当“情绪焦虑”成为年轻人口中的高频词,“花钱解忧”背后,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是社会消费心理的重构?近日,记者走访了兰州各大商圈、文创商店及演唱会周边市场,发现从解压玩具到文创手办,从猫咖狗咖爆火到沉浸式解压馆走俏,消费行为正从“实用功能”向“情绪价值”转型,以“悦己”为核心的新消费模式正悄然兴起。

  解压型产品成新宠

  “压力大时捏两下,感觉很治愈。”一位00后顾客笑着告诉记者,虽然没什么实际用途,但捏起来软糯的手感和滑稽的造型让她觉得“很解压”。在兰州各大商场,许多“解压岛”“解压综合拓展基地”人气十分火爆。记者在店内看到,货架上硅胶捏捏乐、指尖陀螺等解压玩具,售价从10元到50元不等,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前来打卡。

  据该店负责人介绍,店面自去年年底开放以来,人气十分火爆,周末更是需要排队预约体验,消费者多是大学生和刚工作的年轻人。

  记者在手机某购物软件内搜索发现,一款标价约5元的按按乐网红解压玩具销量达到10万件以上,一款名为“小黄鸡减压发泄捏捏乐”的玩具销量累计高达百万件以上。同时,不少带有情绪抚慰价值的文字型手机壳、T恤衫也成为热门选择。

  除了解压玩具,解压体验场馆也深受欢迎。在兰州某家解压综合拓展基地,前台工作人员表示,店内蹦床、飞镖、射击等项目最受欢迎,大家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场馆里尽情释放自己的压力。“在这里尖叫、奔跑,能把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全甩掉。”一位正在体验的年轻人说。

  此外,在解压方面,宠物的治愈能力也不容小觑。位于城关区的一家猫咖里,十几只猫咪慵懒地晒着太阳,而顾客们则享受着难得的放松时光。“撸猫一小时,烦恼全消失。”一位正在撸猫的女孩笑着说。

  “很多顾客专门来和狗狗互动,特别是金毛、萨摩耶这些性格温顺的品种最受欢迎。”安宁区某宠物主题咖啡馆的店长告诉记者,该场所不仅提供宠物陪伴服务,还衍生出宠物周边、宠物摄影等附加消费,形成了完整的“治愈经济”链条,开业三年的时间,前来消费的顾客众多,许多人都选择用宠物的陪伴来治愈平时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

  “谐音梗”商品受热捧

  当传统文化嫁接情绪价值,兰州的文创产业也迎来新突破。

  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玩偶一度卖断货,如今文创团队又推出“敦煌供养人”的盲盒,消费者愿为开盒瞬间的惊喜买单。在这种通过趣味设计赋予文物情感属性的现象下,文创产品不再只是旅游纪念品,而是成了年轻人表达个性、寻找文化认同的载体。

  “买‘绿马’不仅是纪念品,更觉得它憨萌的表情能治愈心情。”一名在现场挑选商品的消费者说道。

  “我是买来送给大学同寝室的朋友,已经毕业三年了我们都在不同的城市发展,下个月他们约好要来兰州聚会,我觉得咱们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最有纪念意义,保存时间还久,我今天挑选了很多,到时候人手一个。”市民小赵说道。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在各大文创市集,“谐音梗”商品也正在悄然走红。“步步高”绿植、“柿柿如意”陶瓷摆件等创意商品,成为年轻人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城关区的一名文创店主表示:“这些商品单价都不高,但能带来会心一笑的快乐,特别适合作为伴手礼,很受年轻人的喜欢。”

  “我刚买了个‘不梨不弃’的梨子钥匙扣送给闺蜜,她非常喜欢,马上发了朋友圈,我也很开心。”一名高中生告诉记者,这种既能传递情感又充满趣味性的商品,在同学之间最为流行,正在成为大家社交的新介质。

  除了盲盒,结合本土文化的创意商品也在市场走红。比如读者集团推出的读者咖啡,每天能卖出上百杯;有商家推出的牛肉拉面主题钥匙扣,把兰州人最爱的“一清二白三红四绿”做成了时尚配饰,相关类产品动辄就有上万的销售额度。

  悦己型消费成趋势

  近年来,随着兰州奥体中心迎来多场明星演唱会,场外的周边经济同样火热。演唱会当晚,奥体中心外摊贩的荧光应援棒从10元飙升至50元,但仍有歌迷抢购。

  当“emo”(网络流行语中表示负面情绪的状态)成为年度关键词,当“解压消费”规模突破万亿,“情绪消费”本质上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年轻人在物质丰裕时代的消费观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擅长取悦自己,却也更容易陷入情绪消费主义的循环。如何平衡商业价值与人性温度,或许是个更值得商家研究的命题。

  “情绪消费并不看重消费品的实用价值,而是为寻求精神层面慰藉和释放的‘悦己’行为。经济增长进入转型阶段,‘内卷’与‘焦虑’成为人们当下普遍的心态,消费者需要更多的情绪价值和情感价值,情绪商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星表示,“情绪消费”这一新的消费生态推动市场转向“以人为核心”的方式,消费者需要更温暖和更人性化的消费体验,也为商家如何占有市场提供了新的转型方向。

  记者手记

  “情绪消费”的尽头是“人性化”

  从博物馆热到今年电影院爆火;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植入优秀传统文化IP……这些“情绪消费”向着更具沉浸感和文化味的方向迈进,成为今年消费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解压体验、文创产品还是粉丝经济,成功的案例无一例外抓住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点。不过,挑战也随之而来:同质化的解压玩具开始让消费者审美疲劳,文创产品的创新速度跟不上年轻人的需求,演唱会周边经济缺乏规范化运营等等,如何让情绪经济持续升温,而非昙花一现,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情绪消费”的核心是人,而不是商品。当大众开始用消费趋势表达“我要快乐”时,这提振消费的市场逻辑正在被重塑。毕竟,谁能精准捕捉大众的情绪需求,谁就能赢得市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见习记者 杨洁 文/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