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关山古道 探寻千年历史

平安牧场大草原

关陇古道张棉驿

马家塬车舆博物馆内复原战国车舆

张家川秦家塬古道(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杨逍
在祖国西北地区,甘肃作为古代中原连接西域、沟通中亚和西亚的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位于甘肃东南角的天水市张家川县,更是集秀丽山川与历史底蕴于一身。这里关山古道曾驼铃阵阵,见证着商贸往来与文化交融。如今,张家川依托独特的山势景观和关山古道悠久的历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一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当我的双脚踏上张家川这片土地,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杜甫的这句诗。关山,这座古老的山脉不仅赋予了张家川这片土地独特的地理风貌,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诉说着众多的英雄事迹和文人往事。
关山,古称陇山,又曰陇坻、陇坂、陇首,犹如一条巨龙横卧于黄土高原之上。其山体雄浑壮阔,峰峦起伏连绵,地势高耸险要,峡谷深邃,岩石嶙峋,在岁月的雕琢下,形成了奇特而壮观的自然景观。
沿着曲折蜿蜒的古道徐徐前行,一片广袤的森林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眼前。高大挺拔的松树与柏树,好似训练有素的巨人,用粗壮的枝干撑起苍穹,将阳光分割成丝丝缕缕。金色的光柱穿过树叶间的缝隙,错落有致地投射在铺满落叶的地面上,光影斑驳,如梦似幻。
脚下,厚厚的落叶层层堆叠,当脚掌轻轻踏上去,便会响起一阵“沙沙”的低语,宛如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与此同时,微风裹挟着漫山遍野的花香扑鼻而来,那是漫山野花送来的诚挚问候。红的热烈,粉的娇俏,白的纯净,它们在这片土地上肆意舒展,与周围的绿树、光影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灵动而绚丽的森林春景图。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条古道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雄浑壮丽的景色,也成为文人墨客灵感的源泉。
据《太平御览·地部十五·陇山条》记载:“天水有大坂,名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这条古道蜿蜒曲折,崎岖难行,在周秦至明代海运未开通的两千多年时光里,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重要的连接枢纽。有着“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寨”的恢宏布局。如今,虽然岁月的痕迹已让这些军事与交通设施失去作用,但它们依然静静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曾经的辉煌。
沿着古道前行,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张骞经此出使西域,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河;李广、赵充国经此抗击侵扰,捍卫着国家的边疆;杜甫也曾途经此地,留下了“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愁苦叹息。这些历史的片段,如同繁星般镶嵌在关山的记忆中,让这片土地充满了传奇色彩。
最早描写关山的文学作品可追溯至《诗经·秦风》,诗中生动地展现了秦人在关山西侧的生活状态、社会现实以及多元文化交融下的民族特性,描写了陇山之上的民情民俗,这也可看作是陇山文学元素的开端。到了汉代,乐府诗盛行,以“陇头”为题材的辞赋应运而生。汉博望侯张骞从西域归来,带回佛教乐曲《摩诃兜勒》,李延年以此胡人曲子为蓝本,衍生出同一音调体系的二十八首乐曲,其中就有以陇山为题材创作的《陇头》曲,即《陇头吟》,又名《陇头水》。这种曲子主要在边塞军中演奏,以鼓、角为主要乐器,融诗、歌、舞为一体。
此后,众多文人雅士纷纷为《陇头》曲谱写歌辞,《乐府诗集》收录了南朝至晚唐诗人的二十一首作品,之后各代的仿作更是数不胜数。在边塞诗中,陈后主的《陇头》:“陇头征戍客,寒多不识春。惊风起嘶马,苦雾杂飞尘。投钱积石水,敛辔交河津。四面夕冰合,万里望佳人。”诗中深刻地凸显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与苍凉。晚唐翁绶的《陇头吟》同样精彩,诗中的描写既展现了边塞的雄浑壮阔,又描绘出关山沃野草丰、牛羊成群的繁荣景象,尽管诗中仍有壮怀激烈的剑戟指向,但也为陇头诗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还有在抒怀诗篇里,王维、杜甫在诗作中以独特的视角,将自己的情感与关山紧密相连,让后人在品味诗句时,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喜怒哀乐,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千年前关山的轮廓,体会到那一段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出征的将士、商贾的车马、孤独的旅人等都曾行走在这悠悠的古道上。残月从山林中升起,寒风呼啸,马嘶阵阵,陇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成为他们寄托情思的对象。这条古道的繁荣兴盛,就在这一念一愁、一唱一吟中渐次生发。
二
据史料记载,我国驿站系统历史源远流长,自秦朝开始出现,在明代达到鼎盛,于古代交通与通信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不禁让人思索,驿站系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是如何发展的?在各地又形成了怎样的布局?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探寻,便能在关山古道找到部分答案。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心怀壮志,欲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挺身而出,肩负使命,带领百余人乔装成商旅,毅然踏上了通往西域的艰险之路。他们跨越关山,途经天水,穿过兰州,进入河西走廊。一路上,艰难险阻重重,不幸被匈奴擒获扣押。但张骞并未放弃,几年后,他与妻子及少数部众惊险逃脱,继续前往西域诸国。虽然未能说服月氏抗击匈奴,却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情风俗、国力状况以及西行路线。十三年后,张骞成功归来,面见汉武帝。他带回的宝贵情报,成为大汉王朝反击匈奴的关键。霍去病得以深入河西走廊,将匈奴逐于漠北。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还建议武帝设驿站“以通西域”,并推荐长子张绵为陇头驿官。张绵在庄浪县石桥村首建驿站,后来驿站南迁到今张家川县张棉驿镇。张棉驿兼具行政与军事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关山西麓的繁荣与安宁。
然而在王朝的更迭变迁中,关山古道命运坎坷,多次断绝又被修复,并逐渐形成南、北、中三条线路。到了明代,甘肃以“兰州官道”为干道,构建起以兰州为枢纽,由5条干线与24条支线组成的驿道网络,关山古道处于重要主干线上。在天水境内设立的九处驿站中,张家川县就有三处。
张棉驿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位于张家川县马鹿乡东南长宁驿村的长宁驿站同样引人注目。明宪宗成化五年,陕西巡抚马文升将兴平百户迁至此地,四年后,又将武功县东旧驿站改建为长宁驿站,此时的关山古道已初现今天国道S305线的雏形。马文升举荐许进任甘肃巡抚,许进在张家川县梁山镇丹麻村修建丹麻驿站。
至此,关山古道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张家川县张川镇、龙山镇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下,成为西北经济贸易,尤其是皮毛产业的重镇。
如今,尽管三大驿站已不在主干道上,但它们承载的历史记忆从未消失。行走其间,仿佛能看到昔日的热闹场景,听到商队的喧嚣和马蹄声,感受到古人的坚定与执着。
拽回飘向历史深处的思绪,沿着S305国道继续前行,古道沿线的各类景致应接不暇。来到云凤山风景区。这里属关山高原地貌,北至田家磨,东南延伸至陕甘交界,西到张家川与清水的交界。
进入景区,眼前山峦层叠,翠绿欲滴,碧水悠悠,林木葱郁,怪石突兀林立,群峰形态各异。云凤山的水,是景区的灵魂所在。清澈见底的溪流宛如一条丝带,在山谷间蜿蜒前行,水底的沙石和游鱼清晰可见。溪水时而湍急,在岩石间奔腾跳跃,溅起层层雪白的浪花;时而平缓,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的绿树青山。顺着溪流前行,便能听到瀑布雄浑的轰鸣声。一道巨大的瀑布从悬崖峭壁上飞泻而下,如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瀑布冲击着下方的深潭,激起千层水花,弥漫的水雾在阳光的折射下,形成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如梦如幻。
不仅如此,还有明代遗留的云凤寺遗址,让我遥想当年古寺的肃穆;北魏时期开凿的佛爷崖太极八卦图,镌刻着岁月的神秘印记;马鹿河附近的老龙潭,潭水幽深,隐藏着无尽的故事;老龙潭对面悬崖上的斩蛇崖,流传着古老的传说;斩蛇崖旁的五指山,山峰宛如五指直插云霄;花园村东2公里处的情侣峰,宛如一对恋人相依相伴;与陕西陇县交界处的万树谷,树木繁茂、遮天蔽日;还有适合探险的深谷青石崖、澄澈的仙人湖、旋涡沟湿地等20余处景点。每一处景点都像是一个时光的容器,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之美。
三
在浩渺无垠的天地画布之上,大自然这位鬼斧神工的艺术家,尽情挥毫泼墨,绘就了张家川平安草原与秦家塬牧场这两处令人心醉神迷的自然胜景。
秦家塬风景区,坐落于张家川县恭门镇关山林场腹地,属关山景区中段核心区域,最高海拔2659米,处于关山林场草甸与乔木的交接地带。而恭门镇,自古老的岁月起,便是中原通向西域的重要关隘,驼铃声声,承载着千年的商贸往来与文化交融,见证了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当脚步踏上秦家塬这片满溢着传奇色彩的土地,时光的齿轮飞速倒转,将我们带回到秦非子为周王室牧马的西周时期。秦非子凭借卓越的养马才能和对周王室的耿耿忠心,为西周王室培育出大批膘肥体壮的战马,立下赫赫功绩,因此被西周孝王封于秦地。秦家塬,这片与陕西固关接壤的风水宝地,便是最重要的牧马场地之一。这里广袤无垠的高山草甸,水草丰美,在众多牧马场中出类拔萃,享有“秦皇牧场”的美誉。民间流传的那句“十里一墩台,五里一碑子”,穿越千年时光,隐隐约约勾勒出当年牧马场上的热闹繁荣景象。墩台之上,士兵们警惕地瞭望四方,守护着牧群的安全;碑子林立,见证着这里一段段辉煌的过往……
与秦家塬牧场遥相呼应的平安草原,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这片位于张家川平安乡的广袤草原,曾经也是秦人为周王朝牧马的重要场所。它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往来的商队、使者在此歇脚,将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香料、珠宝,以及不同的文化与思想,在这里传播交流,共同书写着丝绸之路的繁荣。
漫步平安草原,辽阔的草甸像绿色的海洋,一直延伸到天边,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随风摇曳。远处的猫娃山海拔2510米,高耸入云,为这片草原增添了雄伟壮丽的气势。山脚下,清澈的溪流奔腾而下,滋润着肥沃的土地,养育了无数生灵。
在秦家塬,牧场则呈现出另一番独特的景象。葱郁的乔木与广袤的草甸相互交织,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山峦起伏,山花烂漫,溪水在林间蜿蜒流淌,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在这里,既能感受到草原的辽阔与豪迈,又能领略到森林的深邃与静谧。
牧场间,清澈的溪流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而过。溪水与溪底的石头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宛如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溪边,一群群牛羊悠然自得地吃草,它们或低头专注进食,享受着鲜嫩的青草;或抬头悠闲张望,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偶尔发出叫声,打破草原的宁静,却又让这份宁静显得更加深沉。
如今,平安草原与秦家塬牧场,不仅保留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更凭借独特的自然风貌,成为人们追寻历史、亲近自然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每一缕清风,每一片绿叶,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相关链接
张家川景点推荐
马家塬车舆博物馆
张家川马家塬车舆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展示马家塬遗址考古发掘与车舆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展览以“车辚马萧,西戎绝唱”为主题,以马家塬出土马车复原为主线,配套展出出土珍贵文物500余件(组),参观者不仅能观赏到大小各异、装饰不同的复原马车与车舆配件以及华丽的车马装饰、古人服饰等,还可以了解战国时期西戎贵族独特的墓葬形制和精湛的造车工艺等。这些珍贵文物和复原模型,为游客了解张家川车舆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在一盏盏柔和的灯光下,细细观察着这些文物,触摸着历史的脉络。造型独特的铜车马饰,花纹精致的陶器,无不诉说着西戎人独特的文化与智慧。这座博物馆,当之无愧地成为秦戎文化探源的核心之地。
关山马鹿自然风景区
关山马鹿自然风景区西接马鹿镇,东连陕西陇县,南邻清水县,北靠关山林场林区,属六盘山南延余脉,拥有温带湿润性气候,夏季凉爽宜人,冬季虽寒冷却别有一番景致,春秋时间短暂,植被完整,四季皆有独特的魅力。马鹿河、三股水、乱木场沟以及各沟谷中的溪水,常年川流不息,清澈见底。这些溪流为景区增添了灵动之美。景区内山峦叠翠,水碧林郁,怪石嶙峋,群峰千姿百态,构成了“清、幽、秀、雅、雄、奇、险、峻”的山水风貌。
关山老爷岭
在陕甘两省的交界处,宝鸡市陇县固关镇与天水市张家川县马鹿乡之间,有一处雄浑而独特的自然胜境——关山老爷岭。
老爷岭上有着原生态的壮美风貌,令人心驰神往。冬日,关山雪纷纷扬扬飘落,仿佛一片洁白的海洋,正如古人所云“远接洮西千里白”,目之所及,银装素裹,天地间一片纯净。而在云雾缭绕的日子里,雾气如轻纱般“蒙罩山丘如仙境”,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诗意的水墨画卷。如此景致,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未经铺装的原始山路,也为越野车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体验场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3年11月14日【文化·旅游】庄浪关山风景如画
- 2020年12月02日味觉关山 地域美食的香味连绵流转
- 2020年11月25日去庄浪朝那湫 浪一浪黄土高原上的关山天池
- 2020年11月06日【陇事寻踪】金色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