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药乡”种苗交易奏响致富序曲
□张富强 龚锐敏
惊蛰过后,“千年药乡”岷县迎来中药材种苗采挖上市交易的繁忙时节。作为全国重要的当归、党参、黄芪等道地中药材的核心产区。近年来,岷县围绕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持续推动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中国当归城,交易区内人头攒动,药农们将一捆捆新鲜的中药材种苗整齐地码放在地上,等待买家前来选购。一辆辆货车穿梭其间,将这些种苗运往全国各地。市场内,讨价还价声、搬运货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今年种了7亩多地。今天按照一斤37元卖了,一亩地好的话就挖600-700斤药苗。目前挖了大概有3000斤,现挖现卖。前面挖的全部卖到陇南县理川镇,后面挖的我们这边市场开市了,就在岷县卖呢。”清水镇清水村药商杨治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天上来收了500斤党参苗子,能种6亩地左右。今年准备种30亩党参、20亩当归,去年的价格好点,今年想着扩大种植面积。”中寨镇扎那村药农后金魁说。
后金魁的计划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岷县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农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扩大种植规模。202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68.9万亩,其中当归30万亩、黄芪20万亩、党参10万亩。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作为全国道地药材的主产区,近年来,岷县全力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强化种子种苗市场交易监管,从源头上保证了种子种苗的品质,不仅在本地销售火爆,还吸引了外地客商大量采购。“我们从临夏过来,在岷县收点苗子,回去自己种,准备收2吨多,岷县的药材种类多,价格也合适,品质也好。”临夏州临夏县客商张革命说。
通过“市场集中交易+上门交易”的方式,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还为药农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据了解,岷县已建成的全国最大的当归交易市场——“中国当归城”,年交易量达35万吨,交易额超过120亿元。
近年来,岷县聚焦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的核心区,全域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68万亩以上,绿色标准化率达85%以上,建成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9000亩以上,中药材产业总产值达140亿元。中药材产业已然成为强县富民的产业支柱,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加全县农民收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4日守护“千年药乡”的“根”——岷县探索走好中药材种子种苗研发保护可持续发展路子
- 2024年11月28日陇西黄芪:千年药乡的瑰宝
- 2024年09月02日【中国质量万里行】守护好中药材“芯片” 甘肃定西多措并举助推“千年药乡”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4年08月25日【强县域 促提升】在“千年药乡”办药企——陇西县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