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 菌菇飘香产业兴

庆阳双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将菌种植入菌棒。
文/图 庆阳融媒记者 路世玲
日前,走进位于华池县城壕镇的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菌农们紧张投入到菌菇种植生产各个环节,吹响了今年菌菇产业提质增效的号角。
在庆阳双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料香浓郁,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行,工人们分散于各个岗位,加料、套袋、转运、接种,处处一派繁忙。城壕镇定汉村村民胡生琴正和5个姐妹娴熟地将菌种植入菌棒,一天下来,她们可以完成16000个左右菌棒的接种工作。“公司成立以后,我和老公、弟弟、弟媳都来这里务工,每天能挣600元左右,这里离家近,是务工的好去处。”胡生琴说。
“菌棒接种后,搬运至养菌房,45天之后菌棒达到全白就可以下地,刺孔浇水后,等待一个星期,木耳就陆续长出来了。”庆阳双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王明均说。
据庆阳双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清云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生产木耳菌棒220万袋、香菇菌棒150万袋,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3000万元,带动周边300户农户实现就近就业。公司还计划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草菇、羊肚菌等6个食用菌品种,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华池县位于子午岭林源区,有充足的菌棒生产原料,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各种菌类生长。近年来,华池县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以城壕镇、山庄乡、林镇乡为重点区域,建设菌光互补数智化产业园,切实抓好山庄乡津华绿源基地、城壕镇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和林镇乡菌光互补香菇数字化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原料-制棒-生产-菌棒回收利用”的产业循环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政策扶持“筑巢引凤”和产业带动,不仅将玉米秸秆、玉米芯变废为宝,还让周边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务工,逐步打造成全省“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标杆。
在山庄乡尚湾村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示范基地,89座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菌棒码放整整齐齐,工人们忙着翻摆菌棒。“翻摆菌棒是为了给菌棒增氧,当氧气和温度适宜,养出的菌棒质量更好。” 华池县食用菌产业园区办主任王磊说,“每个棚能容纳5万袋左右的菌棒,半个月以后就可以全部下地。”
据了解,山庄乡尚湾村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共带动山庄乡600人常年务工,企业劳务输出创收达1200万元。
华池县菌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东西部协作帮扶。据了解,自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天津市北辰区围绕华池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基础设施等方面靶向发力,优化产业结构、引入先进加工技术、拓展多元销售渠道,为县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为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援建了全自动生产线,天津北辰区援建了养菌房。我们也积极协调外部资源,对企业产品进行采购,提高销售量,增加企业收入。同时,提高本地就业人数,2024年本地常规就业50余人、临时就业300余人,2025年预计常规就业可达到70余人,临时就业可达到500余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驻城壕镇余家贬村第一书记赵成柱说。
除了种植香菇、赤松茸、黑木耳、羊肚菌外,华池县还成功试种灵芝、羊肚菌、猴头菇等菌种,注册了“高原香菇”商标,既带动了村民就业,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经过几年发展,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华池县的主导产业,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合作化、园区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各入驻企业逐步将菌类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实现了华池县对外贸易“零”的突破,对外出口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累计创汇19.98万美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6日华池县财政局强化绩效审计结果运用 力促第三方机构执业质量提升
- 2025年03月05日华池县财政局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国有资产年报编制与管理优化
- 2025年02月28日华池县 温室大棚春意浓 产业绽放“幸福景”
- 2025年02月27日华池县2024年完成农房提质改造133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