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酒泉市玉门市司法局下西号司法所: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 就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大事”

 2025/04/02/ 16:43 来源:甘肃省司法厅

  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难见声名远扬的功绩,更多的是一件件家长里短的民生琐事、一次次田间地头的悉心调解、一颗颗扎根基层的赤诚之心。这份坚守和担当,在酒泉市玉门市司法局下西号司法所,得以生动体现。

  下西号司法所距离玉门市城区10公里,属于典型的城郊司法所。现有法律援助等业务办公用房5间,工作人员3名,人民调解员51名,法律明白人52名,助力辖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

  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用情理法守护一方平安

  人民调解工作是筑牢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下西号镇下辖6个行政村、2个社区,拥有1.01万常住人口与10.7万亩耕地。邻里摩擦、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矛盾以及农民工讨薪等问题时有发生。但下西号司法所所长李涛始终坚信:“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调解工作不仅要‘解结’,更要‘暖心’。”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下西号司法所建立起“司法行政+网格化”工作机制,创新推出“源头预防在先、多元解纷为主、法院裁判兜底”的一站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模式,打造“联调+多元化解”基层治理品牌,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基层一体化运行。

  “听、听、听……他们又吵起来了!”村民李某与王某因房屋门前边界问题争执不休,这一矛盾已积压多年,双方多次争吵甚至产生肢体冲突,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为彻底解决问题,李涛所长充分利用“双员联动,四网融治”工作机制,邀请派出所、综治中心和法院、检察院等,巧用“六尺巷调解法”,通过摆事实、讲法律、谈乡情,最终达成协议,双方门前边界各退出2米,村委会出资重新修路。调解结束后,李某握着李涛所长的手,感慨道:“这么多年我们两家一见面就吵,今天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了。”

  普法宣传的“创新使者” 让法治种子扎根群众心田

  普法宣传,是提升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李涛所长深知:“普法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贴近群众生活,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结合群众赶集习俗,下西号司法所在“印象川北”景区举办“普法赶集+打卡”活动,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漫画展示和有趣的互动游戏,吸引群众参与,将法律知识巧妙融入生活场景。同时,积极组织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融入网格,开展“法治宣传我参与、我知晓”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月”活动。

  “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远,现在才知道,分家、养老这些事都有法可依。”村民王大妈说道。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文化水平低的情况,李涛所长组织普法人员将普法课堂搬到村口大槐树下、农户院子里,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婚姻继承、土地承包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条款。针对青少年群体,则精心设计“法治礼包”,通过校园讲座和“现身说法”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思维。这种因地制宜、寓教于乐的普法形式,让法律从“纸面”走向“生活”,真正扎根在群众心间。

  社区矫正的“心灵引路人” 用温情铺就回归之路

  社区矫正对象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帮助他们顺利重新融入社会,是司法所的重要职责。下西号司法所持续深化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和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将网格员纳入到社区矫正工作小组中,建立起“司法所+网格员+重点人群”帮教管理模式,实行“每日一联络、每周一见面”机制,用“法理情”三重力量,打开矫正对象的心结。

  特别是,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李涛所长经过深思熟虑,推出“一对一”心理辅导计划。司法所联合学校、家庭成立帮教小组,邀请心理咨询师每周为其开展沙盘治疗,并安排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通过“教育、感化、挽救”并举的方式,实现社区矫正对象“零脱管、零再犯罪”目标。

  法律服务的“贴心管家” 护航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司法所不仅是群众身边的“法律管家”,更是司法温度与民生的“连心桥”。下西号镇每年的枸杞种植面积保持在4.5万亩左右,每年要保障2.2万名枸杞采摘工顺利采摘,是远近闻名的枸杞大镇。对此,李涛所长积极组织驻村法律顾问主动靠前,帮助合作社审查经济合同,解决历史遗留纠纷,积极为村民提供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增添法治保障。

  以“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为宗旨,下西号司法所还持续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引导群众依法解决土地纠纷,既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又保障了群众切身利益,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没有聚光灯下的荣耀,只有默默耕耘的汗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润物无声的坚守。从调解室里的唇枪舌剑,到田间地头的促膝长谈;从社区矫正档案中的一字一句,到普法宣传单上的通俗漫画,这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却筑牢了法治建设的基石,凝聚着司法为民的深厚情怀。

  正如李涛所长常说:“我们多走一步路,群众就少走弯路;我们多费一份心,社会就多一份安宁。”正是这份对法律的信仰、对群众的感情、对事业的执着,激励着无数司法行政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故事,成为新时代法治建设中最温暖而坚定的底色。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