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结出“智慧硕果”
陇南日报记者 杨丽君 肖红 李北
西和仲春,万物复苏。
走进西和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连排的玻璃温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无菌车间内的马铃薯脱毒种苗舒展嫩叶,智能水肥系统正为辣椒幼苗喷洒细密水雾……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图景。
“在这里,让传统农业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在玻璃温室育苗生产区,随处可见现代化立体栽培方式。
园区负责人成立轻点手机,物联网系统可智能调控温室内的光照、温湿度、水肥供给。“玻璃温室内的高科技设备不仅节省人力,也让蔬果产量翻番,品质大幅提升。”成立说。
过去,西和县虽是农业大县,却因粗放种植、产业链短制约着农业发展。自2020年,西和县委、政府立足本地优势,以“科技+产业”双轮驱动,明确以中药材、马铃薯全产业链为核心,规划建设总面积100.22公顷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推动西和县农业产业向着规模化、集聚化、科技化转型发展。
据了解,园区按照“一中心、五板块”布局推进建设。其中,“育种研发中心”是园区的“智慧大脑”,集物联网管理、技能培训、电商营销等功能于一体;五大产业板块则涵盖马铃薯良种繁育、食用菌研发、经济林果推广等方向,形成全链条发展模式。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玻璃温室,从农业培训基地到育种研发中心……4年时间,投入1.27亿元财政资金,加速推进24个重点项目,曾经的田间地头悄然蜕变为集研发、生产、加工、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高地。
在示范园的带动下,产业集聚效应得到充分释放: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年培育“陇薯21号”等优质种苗800万株,食用菌板块引进“七河9号”香菇实现年产1.6万吨,中药材板块带动4000户农民种植2万亩,年产值突破亿元。同时,13家入驻企业从种苗研发到精深加工的全流程,形成“良种—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闭环。
走进阳光板连栋温室,雾培架上的马铃薯原原种在营养雾中舒展根系。“这项技术让种薯年产量突破2000万粒,带动全县17万亩马铃薯种植,农户亩均增收超千元。”成立说。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园区“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目前,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常驻指导,寿光的设施农业技术在此落地生根。同时,通过校企联合攻关,成功培育“陇薯21号”等新品种,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专利10项,取得了淫羊藿野生驯化专利技术认证。2024年,园区总产值达1.2亿元,实现科技“落地生根”与产业“开枝散叶”双赢。
“现代农业的终极目标是惠及百姓!”成立告诉记者,示范园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产业链延伸至田间地头,马铃薯制种企业为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订单农业保障销路;食用菌基地吸纳近300户农民参与生产,户均年增收3万元。
如今,漫步园区,可见智能化玻璃温室兼具生产与科普功能,即将建成的智慧农业综合体融合生产示范、技术培训与休闲观光……
“我们要让农业变得可看、可学、可参与。”成立满怀信心地说,2025年,园区将全面推广智慧农业模式,不断朝着“农、学、研、旅”融合的方向迈进,让大家体验到“科技田园”的魅力。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管理,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发展……西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乡村振兴激活了产业动能,更是一个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无限可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14日西和:辣椒育苗忙
- 2025年02月19日西和县:奏响“春耕曲” 大棚育苗忙
- 2025年02月16日西和:产业发展开新局
- 2025年02月14日西和县完成电商零售额3.0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