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金麦穗串起共富路
——陈柏年返乡创业带动乡亲把“禾尚头”做成大产业
1992年出生的陈柏年,是皋兰县石洞镇东湾村人。大学一毕业,他便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决定返回家乡,一心要为这片熟悉的土地贡献力量。陈柏年心里清楚,创业绝非盲目冲动之事,经过深思熟虑,他把目光锁定在家乡特有的小麦品种——禾尚头小麦上。
2015年陈柏年回到家乡的时候,当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规模小,销路尚未打开,生产、加工、销售、经营模式均不成熟,企业管理制度也不规范,工作分工模糊。但陈柏年没有丝毫退缩,他很快流转了8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禾尚头小麦。然而现实给了他重重一击,头两年遭遇旱灾,小麦产量极低。第三年虽风调雨顺,可收成依旧不尽如人意。
面对挫折,陈柏年决定改变种植模式。流转合同到期后,他不再续约,转而与农户协商,让农户种植禾尚头小麦,自己则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并签订兜底协议。这一举措极大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满足了他们的种植意愿。到了来年秋收,小麦产量有了保障,合作社的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陈柏年的创业路随之逐渐走上正轨。
解决了种植问题,加工难题又接踵而至。陈柏年回忆道:“起初,车间硬件条件差,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禾尚头小麦很娇贵,三伏天太热,面会饧过头,三九天太冷,面又饧不好,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很难把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陈柏年贷款修建现代化加工车间,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大幅提升了以禾尚头小麦面粉为原料的面条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随后,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成功注册商标,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他还推出多款新包装面条,实行分众化销售,每年销售10多万箱,供不应求。
陈柏年始终坚守农产品合作社就要为农民服务、谋利的经营理念。自2015年起,他每年与周边农户签订黑小麦种植合同,此举让黑小麦的产量平均每亩比普通小麦增收320元。合作社累计签订3500亩种植合同,建立了3000亩自有禾尚头种植基地,建成6000平方米的集面粉、面条、麦片、胡麻油加工于一体的生产园区。他还为周边农户,尤其是脱贫户、留守妇女开通绿色通道,优先聘用他们到合作社工作。截至目前,合作社有工作人员30人,带动周边农户120户,其中脱贫户50户,人均年收入达3.5万至4万元。
如今,陈柏年经营的兰州乡韵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已被认证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23年,陈柏年荣获兰州青年五四奖章和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陈柏年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计划推出更多方便食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拓宽乡亲们的增收渠道。我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一同建设我们的乡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娜 通讯员 王俊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02日【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赵志玲:用青春之光照亮乡村孩子成长路
- 2025年04月01日【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田子怡:青春在教育沃土绽放
- 2025年03月31日【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王齐华:我们都是科技报国的“追光者”
- 2025年03月25日【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危急时刻 不会游泳的他跳入水中救人——记兰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马珊珊